首页

搜索繁体

一百十一 神通〔易态〕

    易经,易乃变化之道。

    古人认为,天地间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人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来预测未来,于是《周易》就诞生了。

    现代人也可以预测未来,用手机上网,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手机会电量降低。不要小看这预测,很多农村的老头子第一次用手机,总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诶?我的手机怎么不会亮了?

    这时旁边的老太婆就会告诉他,你这是手机没电了,并露出一副我聪明吧的得意的表情。

    季无命此时正在预测石碑另一头的世界的未来。

    华夏古代的智者为什么推崇《周易》?他们不知道那是老古董?不知道那是过时的玩意?他们是知道的,智者看易经,看到不单单是前人的笔记,更是那敢于预测未来,只手遮天的冲天气魄!

    不管是儒家的浩然正气,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法家的势法术三位一体,都没有玄门的观天地气象,掌环宇未来来得霸气。

    季无命在看到命运线之前,也曾经思考过:有人学儒,学道,学佛,学法……为什么没有人学易呢?

    你说看易经的人?那不叫学易,那叫学儒。

    学易者,只能写,不能看!

    他人的看法都是狗屁,天地是什么,未来是什么,只有老子说了才算!这才是学易者。

    科学家们说学易的人是唯心主义,学易的人问科学家:请问,我的预测实现的概率是否为零?

    科学家:不为零。

    易学家:那就是为一!

    最后……季无命得出一个结论:

    人类,特别是华夏人。很难保持绝对的自我,我们的看法会因为环境,其他人而改变,而学易的第一要素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这怎么可能?

    会有这样的人?

    你知道伏羲吗?

    季无命和集君罗将起了伏羲的故事:

    编号为〔724〕的变化系里,银河系和盘古系的距离是最小的。只有12光年。

    伏羲就生活在那里的地球,那时正处于农耕时期。

    雨神和风神是最早的神明,伏羲部落十年干旱。

    有一天,风雨来了,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一天诞生的孩子被赠予部落的名字,他叫伏羲。

    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被赠予名字后被驱逐了,圣人是不允许拥有父母的。

    伏羲不聪明,也不强壮。但是他无比自信,他是圣人,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他从小就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

    伏羲在祭坛上高呼:“明天,会下雨。”

    果然,明天下雨了。

    如果伏羲是科学世界的神明,那么他一定会观察周围的环境,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时,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了,就像——天气预报。

    可惜,他不是。

    一开始,他是这样子预测天气的:

    伏羲耳垂有一小块肉对湿度特别敏感,每次要下雨时,肉块都会发出酸麻的警报。

    后来,他想看到云里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