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章

    温宝裕兴趣不减:“蓝丝才学了一门秘技,通过降头术的媒介,可死去的人的精灵召出来。”

我在细想温宝裕说的话,温宝裕又道:“他们认为,人有精灵──他们不叫灵魂,乍看好像一样,但是……很有分别的。”

我在等著他解说我们通称的“灵魂”和降头术中的“精灵”,究竟有甚么分别,可是他摇头,一时之间,却又说不上来。

我作了一个手势,请他暂且别理会,只顾继续说下去,因为这种事,本来就是很难用言语说得明白的。

温宝裕强调了一下:“总之,有些不同就是。人死了之后,精灵大多散去,不知所终,但是在某种情形之下,精灵却会附在特定的一些物体之上。”

我“嗯”了一声:“请说得具体一些。”

同时,我也想到,温宝裕的话,已开始在说明“灵魂”和“精灵”的不同了。

这一方面,中国古人的智慧,早已触及。古人说人有“三魂六魄”,这“魂”是怎么一回事,“魄”又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没有人说得明白。

但“三魂六魄”这种说法,指出了一点:人的灵魂,以许多方式存在,不是定于一说,而是变化多端,温宝裕提及降头术中对它存在的方式的那种理解,就是灵魂存在形式的变化之一。

温宝裕挥著手:“那被精灵附著的物体,一定和这个人的死亡有关,例如,一个人被一把刀杀死,那么,他的精灵,就会附在这把刀上,以此类推。”

我呆了片刻──这种说法,我以前未曾听说过,堪称新奇。

红绫插言:“一个人要是病死的,那精灵又附在何处?”

温宝裕道:“如果没有这种特定的情形,精灵便无所依附──我说过,大多数情形之下,人死了之后,精灵便不知去向了。”

红绫却又有她自己的意见:“也许,若是病死的,那人的精灵,便会附在致死的病菌上。”

我摇头:“这……想像力也未免太丰富了。”

温宝裕竟然赞同:“也不算甚么,灵魂在一块木炭之中,这不正是你的经验之一吗?”

我呆了一呆,是的,记述在《木炭》这个故事中的情形,就十分类似降头术中的“精灵附物”之说──一个人被杀时,抱住了一棵树,他的灵魂进入了树中,后来,这棵树被砍下来,烧成了炭,这个灵魂就被困在木炭中。

由此可知,人的灵魂也好,精灵也好,是可以有一种依附物体的存在方式的。

我把思绪拉了回来:“那是一种甚么东西?”

温宝裕抓著头:“对降头术,我一无所知,是蓝丝精心配制的,她本来不肯给我,是我苦苦哀求,她才答应──她给我的时候,很不放心,说是怕我不知道会惹出甚么祸事来。”

温宝裕虽然是绝不经意地说著,可是我却隐隐感到了一股寒意。

确然,只有一种降头术,能把亡故者的“精灵”召来,会产生甚么样的结果,虽也不能预料,因为人在这方面的所知,实在太少了。

我摇头:“蓝丝不应该给你这种东西的。”

温宝裕伸手在脸上抹了一下:“可是,我一想到‘寒光阁’中的那些藏品,我实在忍不住了──我相信你也会一样忍不住的。”

我呆了一呆。

“寒光阁”中的收藏品!

这需要作一番说明,在陈长青的那幢巨宅之中,有著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收藏品,其中甚至有超过一万种的昆虫标本。

其中有一间很大的房间,题名叫“寒光阁”,里面收藏的是剑──陈长青的上代,是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大动乱的制造者,造反起家,自然重武,所以对于各种各样兵器的收藏,十分丰富,而且分门别类,分得很细,寒光阁中,专门收的是剑,绝没有别的兵刃混在其中,收藏室的名称,一望而知,是来自“一剑光寒十四州”的诗句。

虽然只是剑,但是剑也有长、短、厚、薄、乾、坤、单、双等等的分别。在这间收藏室之中,不下一千余柄各种形制的剑。

我和温宝裕,以及几个对古兵器,尤其是对剑有研究的人,曾在这间收藏室中,花费了不少时日,一面观赏,一面研究。

剑在中国的兵器之中,称为“百兵之首”,已有几千年历史,所以铸作工艺,已到了精巧绝伦的地步。其中铸钢技术之进步,匪夷所思,真难以想像几百年乃至千年之前的铸剑匠,是如何能铸造出硬度如此之高的精钢来──硬度越高,越是锋利,削金断玉的利剑,并非只是传说,在这寒光阁之中,就有上百柄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