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难忘1986年(7-8月)


    1986年8月2日周六

    这一星期心情其实非常不好,来回寻思其根源和医治办法。世界原本就是散文式的,人们各持怀抱,自我乐趣或愁苦也就构成了其一生的篇章。作为一个人最不应该强求世界合乎自我情调,像上大学,当初在报考和专业选择上,原本想法各异,在大学中行为姿态各不相同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关于学习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有言:“基础课博学,专科精攻。”若能如此分阶段理智把握住自我作为,一定会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无论旁观者还是自身都会感觉的十分惬意。而歌德认为人一生应该专心致志于一业,并比喻说人不能同时骑上两匹马。对于歌德的说法,一般这样的人生途不会有太大的起伏跌宕。因为这样的人,最容易选择眼前社会容许自我行将的路途,走着“个人”和“自我”的道路,不会遭遇类似朝三暮四、跨行越界一样必然会有的能力储备、坎坷波折和心理磨练。

    歌德的“维特”的确是变态的精神执著者,鲁迅先生称其为“狂人”,也正因为如此。而由歌德到鲁迅也正是经历过了这样一段几近疯狂的过程后,才都走向了更高的理性之路。再观,马、列、普希金、易卜生到毛姆,通过他们人生轨迹的探究,不得不说但丁《神曲》更像一部心理学专著,他指出了一个规律,即相关一个人如何成才及其艰难进取中所需历经的磨难。

    任何一本书都在告知人们一生之中应该做些什么或不该做些什么,尤其一些名人巨匠,多抱着善意的愿望,劝慰读者尽量避开和不要再犯自己曾经的失误和错误。然而,这些高尚的人和善良的愿望忽视了一点,一个人如果不经历或遭遇同样艰难的身心创痛,也就永远无法理解圣贤的忠告和提醒。所以,在那些名目繁多的书籍和人物偶像之中,种种“应该”或“不应该”的忠告,对于一个追求理想和完美生活的人格而言,完全可以归为一句话,也就是《神曲》上昭示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无论生活经历和作为已经成了何等模样,只要不是被自私的怯懦和品行的卑鄙而处于胆破心惊的地步,就应该鼓起勇气和信心果断直前,并矢志不渝。

    1986年8月3日周日

    夜读《三松堂自序》,较往昔读之,收获颇丰。

    今得一认识:信用是社会文明的标尺。在社会化生活之中,要求每个人讲究“信用”,这不单纯是讲“义气”或是否有“仁爱之心”的问题,而“信用”恰是社会倡导“民权”的范畴。

    晚XX(同乡同学)告知,政治经济学要重考。虽感意外,但近周来心绪不宁,终得澄清。

    谚语:船行八面风。

    1986年8月8日周五

    《日记》

    海雾朦胧的汪洋

    孤舟载着梦想和愚妄

    智星闪烁

    伴你记下迷惘和张扬

    因此舟儿

    才有了行动的方向

    艰难孤寂的奋进中

    唯有虔诚

    可以换得点点奖赏

    虽是点点

    珍贵的

    如同眼睛的瞳光

    1986年8月11日周一

    在家中假期大半过去,回首期间思路,虽反复无常,但从中也领悟路途艰辛对于个人一生的影响。近来,反复沉思《卡斯特桥市长》,体会“人心不古”在东西方的异同之处。

    狄更斯的孤苦、乔伊斯的独断、海明威的狂横……很难说他们如此行为是为了让人们效仿还是规劝。或许所谓艺术家就是燃烧自己照亮世人,以他们自身轨迹劝慰人们避开孤苦而去享乐更加美好的生活。

    1986年8月14日周四

    而今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普及,让人们更乐于处在期待和享乐之中,位置社会基层的人们源于目光和思路的狭隘,固缩或胆怯于艰辛贫瘠的狭小生活空间,即便给予带来真正改善生活的宣传鼓动,若没有即刻见到的利益,也难以将其说服。

    “知足常乐”是一句很漂亮的话,也是具有欺骗性的话语,更经常是人们违心掩饰。人之天性本心是不知足的,有人愈是表白“很知足了”的时候,其内心往往是最不满足之际。人之一生,尤其在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时刻,应该有些野心和狂骄,但若真正去实现自我梦想则还是需要智慧、勇气和勤劳。

    高中时节,时常愤恨自己心雄手拙,怯于实践。而眼下又责怪自己应该安心读书,不该去顾及周围的纷扰,尤其应该忘却过去的一切,只安心于眼前的心满意足。其实,人能够克服那些异常痛苦的日子,许久以后却会成了幸福回忆。

    近来感觉多年来的一些宣传内容或灌输思想,给青年人种下了一个病根,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一些既定模式言论和教育基调,这一集体或某些个人终将爆发一幕幕恶性的丑剧和悲剧。

    1986年8月15日周五

    夜深沉,除了自然的风声和秋虫的鸣叫,没有了任何干扰和焦躁,于此耕耘的人们,此刻最容易沟通宇宙万物的品性,领略世间真实虚假的极乐境界,回味似我非我的人生梦幻。

    “三侠五义”中曾言画符诅咒令人生病的事情,这让我联想特异功能和遥感问题,在人们相处之中或许存在一种类似磁场波的东西纠缠其中,影响人之情绪和体质吧。

    今日读《丁易杂文》对于国内形势变化的因由情况有所认识。

    1986年8月17日周日

    傅立叶认为:“妇女解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天然尺度。”其实,青年和少年的思想开明程度和知识范围高低,才是这样的的客观标尺。因为只有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自觉选择前程,这样他们对家庭、社会或国家才没有愤懑、怨恨和责怪的病根或说心理障碍吧。

    上午看日本影片《家族》,其中可见青年的精力旺盛,且自尊心和自信心也甚强,故而果敢并勇于创新,但恰是这样的年轻人又由于不善于反省和醒悟,其勇气和冲动当遇到困难时,也最容易陷入后悔和退却的泥沼。同样情况下,老人则不同,他们可以用种种借口掩盖人心惧怕变故而来的怯懦胸怀,保持着一种乐观和理性的姿态,起码从外表上确实如此。

    有人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看事物的立场、角度和观点也就发生了自然的变化,如同青年时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定是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而涕零落泪不已,而等到了老年却在为男女主人公父母的丧葬悲痛去伤心不止。

    离回校仅有一个星期了,眼下心境才恢复往昔的平静。如同但丁所言:“人间哲理,明了后,若不记住,绝不会成为知识。”

    一个人一生之中最为难得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无论处在什么境况下,都能说出自我心底的感受和认知,最可怕的也就是随地位和处境的变化而去哗众取宠或自欺欺人。人之间所谓的知己,就是能够理解彼此的思想和易于沟通情感变化。知己最为难能可贵的还是在直感、直觉上相似而类同。

    1986年8月18日周一

    中国古书上有一种认识,人不过就是玉珠沉入泥水之中,不是自身不明,而是环境使然。这样一种认识,虽然不如希腊名言“认识你自己”简洁明了,但同样极富启发和教育意义。

    《徜徉》

    流连群贤徜徉的云海

    聆听一一把身世慢慢讲来

    赋予希望和梦想

    爱化作清风舒畅胸怀

    世人称你们是天才

    满天星宿是您的实在

    即便是动植物

    瞬间的生死依然感恩造物主的青睐

    那无处不在的灵犀啊

    多少人

    得到了又将其抛弃

    最终坠入残酷无助的深渊与火海。

    1986年8月21日周四

    假期一直想放弃写日记,但每每独处一隅,却欲罢不能。其实,日记到此其生命和责任已尽。一个人青少年时节最应该记日记,倾诉自我对世间的一切苦闷、惆怅和疑惑,引导自己寻觅可能前行的目标和方向,最难能可贵之处大概在于能够给自己一个有理有据有节的行为解释和说明,一旦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悔的阴暗心态之中,能够有一个自我拯救的办法和途径。眼下自我虽然依旧为能弄通《秋水》所言、《劝学》所道、《日喻》之理,却一再自警:放弃日记书写,归于自然,求助科学而稳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