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章 2

  “我是鸡肋,”刘基哈哈笑着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还是弃之为好,会放的。”奔丧回来,他已连上两个奏疏了。

  他一边说,一边向楚方玉使眼色,楚方玉会意,打发几个宫女说:“去搬茶几、椅子出来,请刘先生喝杯茶。”

  宫女走后,刘基背身向外,怕门口的太监看到,将一封信丢到花丛间。刘基说:“走了,茶也不喝了,我很快就会回青田去了,后会有期。如果新刻了诗丛文集,别忘了送上一册。”

  “那自然。”她说。

  刘基临走悄悄扔下一句话:“三十六计走为上。”

  楚方玉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刘基潇潇洒洒地摇着扇子走远了。她心里凄苦地想,三十六计倒是好计,可走得了吗?

  刘基走后,楚方玉从花丛中找出信来,一见了李醒芳那熟悉的字体,她的泪水就下来了。她躲到屋中去偷看,他的信写得很长,写了他的思念,他对楚方玉的情感,说来说去是一个悔字,说她入虎口,他已失去活着的勇气,也许当初他们来赶考就是个错误的选择……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这不是雨后送伞吗?他声称要拼了命设法营救她。楚方玉根本不抱希望,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能有什么办法!

  朱元璋在楚方玉这里碰了钉子,心情不好,想来想去,向万春宫走来,听说郭惠刚从城外鸡鸣寺返宫,他好几天没见到郭惠了。

  朱元璋接近万春宫时,离很远就听到了有人且弹且歌。朱元璋驻足听着,问:“这是谁呀,唱得这么高兴?”

  身边的云奇道:“皇上听不出来吗?这是惠妃娘娘啊!”

  朱元璋又侧耳细听,点头道,是她。却又觉不合礼仪,她是在为母亲服丧的热孝期,怎么会又弹又唱?向万春宫走着,朱元璋忽然动问:“她一共在鸡鸣寺住了几天?”

  云奇说,范孺人记着呢,连来带去十五天。

  朱元璋暗吃一惊,她居然在荒郊野寺中住了近半个月?他忽然产生了疑窦,就问云奇,惠妃在鸡鸣寺也一直都这么高兴吗?

  云奇回答,听太监们说,头几天哭过,后来就高高兴兴的了。朱元璋忽然问:“蓝玉回塞上去了吗?”

  云奇提示他,不是前天来向皇上辞行的吗?他昨天走的。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就令云奇悄悄去打听明白,这些天蓝玉是不是每天睡在家里,有没有外出过。

  云奇鞍前马后地跟朱元璋这么久了,什么不知道!他知道朱元璋在疑心惠妃与蓝玉旧情复萌,借出丧的机会在城外寺庙里鬼混,不然他追问蓝玉走没走干什么?云奇说:“这容易,若不我先问问马二,他是跟惠妃的。”

  “胡来!”朱元璋掩饰地说,“这和惠妃有什么关系!你千万不能去问马二。”云奇不得要领地看了他一会,问:“还去惠妃那儿吗?”

  朱元璋悻悻地转身往回走,说了句:“不去,回去!”

  特殊的报复

  在朱元璋对刘伯温日渐冷淡、日趋厌烦的时候,这老儿自己连上了几道奏疏,以年老体弱为名,乞请罢官,回青田老家去颐养天年。

  这正合朱元璋之意。碍于情面和舆论,朱元璋不会赶他走。他自己知趣就又当别论了。为此事,他召胡惟庸来议。

  胡惟庸上殿来,问:“皇上叫我不知何事?”

  朱元璋拍了拍案上的一沓纸叫他拿去看看,那是刘伯温的奏疏。胡惟庸拿起来翻了翻,说:“他想回青田老家去养老?”

  朱元璋说:“是啊,他连上三疏了。”

  胡惟庸试探地问:“皇上舍得吗?”

  朱元璋说:“他不在朕跟前,朕会很寂寞的,他有时和朕相左,但唯有他敢直言,也纠正了朕许多失误。不过,他比李善长还大两岁。”

  听话听音,前面倒像舍不得放,后一句“比李善长大两岁”就露了端倪,胡惟庸再不表态不行了,便道:“是啊,比起李善长来,他也早该回家了,不然李善长也会不满意。皇上何不顺水推舟成全了他?”

  朱元璋斜了胡惟庸一眼:“你这么希望他走?”

  胡惟庸说刘基倒不妨害他什么。但这人倚老卖老,常使皇上难堪,他这么一说,球又踢了回去,而且祭起了为皇上分忧的旗号。

  朱元璋说,他已命楚方玉做尚宫女史,协助马秀英掌控后宫了,这也不辱没了她的学问了。胡惟庸早知朱元璋之心,便说,当年他向皇上荐的两个绝代佳人中,第一个就是楚方玉,到手的人,做什么女官,“直接封个贵妃,不是一样辅助皇后主持后宫吗?”

  朱元璋笑了笑,说那样不好,似乎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