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一六章 西四小吃胡同


    旁边看着李想接电话的人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恍然大悟的神色,哦,原来这货是港澳台的同胞啊,怪不得能拿这么气派的大哥大呢!人家港澳台同胞就是有钱啊!

    结果,这种想法还没想完呢,就听到那个小伙子用一口极为地道的京片子开始说起话来:“丫挺的什么时候学会粤语了?这程子不见,涨本事了啊?我说啊,你现在在哪儿猫儿着呢?报个地名儿上来,一会儿我去找你!”

    周围的一群人,同时都叹了一口气,再看李想的眼神儿,分明就变成了“丫挺的装~逼吧,一会儿一准儿让雷给劈喽!”然后,再狠狠地剜了李想两眼之后,一股脑儿的都散了。

    “我靠,是小想啊!刚才吓哥哥一跳,我还咂摸着呢,我最近没有遇到过港澳台的同胞啊,再说了,就是遇到了,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的传呼号儿啊?原来是你丫的啊?我现在在所里呢,刚出警回来,一会儿就下班了。说吧,有什么事儿?”

    “三哥,其实也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想问问那桶装水的事儿搞的怎么样了?”

    “哎呦喂,这事儿你问我就问错了,这事儿你得问我师傅去!得嘞,今儿个晚上我请客,一会儿我给云子哥打传呼,让云子哥定地儿,你等我电话!”

    “那成!这都半个多月没见面儿了,我也怪想云子哥的!快点儿啊,我在外面呢,这小北风儿刮得,和刀子似得,受不了啊!”

    挂了电话之后,李想等了大概有五分钟,电话再次响起,接起电话来,就听见姜波说道:“今儿个晚上咱们去新开张的西四小吃胡同,那里我吃过一次,很不错,今儿个晚上我请你们吃爆肚冯去!”

    姜波说的这西四小吃胡同,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同,而是一座临街的二层小楼。

    这西四小吃胡同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燕京小吃‘四大名店’之一的西四小吃店。

    要说起这西四小吃店来,那历史可就长喽。1956年那会儿,国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西四牌楼附近几十家私营饭馆和小吃店瞬间就消失了。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遭到困难时期以后,1963年国家逐步开始放开农贸市场搞活城乡经济交流,开始出现高价点心高价糖,还有高价自行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西.城区在1964年把原来经营过个体餐饮的人员集中起来,在西四南大街西侧,开办了西四小吃店。

    当年的西四小吃店分为三个相连的门市部,分别经营小吃、西餐、面食。这三个门市部,规模最大的是小吃部,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西四小吃店是燕京城里最大的一家小吃店。西餐部经营俄式大菜,面食部有馄饨、锅贴、包子、肉面等。小吃店每天早五点半到夜十点半连续供应,每月接待顾客一两万人次,深受市民欢迎。上世纪60年代,西四小吃店的京城“四大名店”之一。

    然后就在上个月,也就是10月28日,燕京第一家由24位个体摊主承租的国有企业——西四小吃胡同开业了,小吃胡同的前身是西四小吃店。所谓的“西四小吃胡同”,并不是胡同小巷,是西.城区政.府和燕京市工.商局个体协会联手投资建设的一栋二层楼房,属于国营房屋产权,个体摊位承租经营。爆肚冯、李记白水羊头、豆脑白等著名小吃都荟萃于此。

    当时的创意者也是雄心勃勃,想利用这条“胡同”为概念,振兴北京小吃。可李想很清楚,这个西四小吃胡同没有坚持的了五年,到97年就因为租金太高而坚持不下去了,最终倒闭。

    而这座二层小楼,也被急于扩张的国家地质博物馆给买了过去,现在的西四小吃胡同所在的地儿,就是后世的国家地质博物馆大楼和博物馆广场,当然,还有西四地铁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