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九章,鱼跃龙门

      来石家集的官员队伍很庞大,簇拥着一个身穿绯红官服的年轻人。除了杜松,田朴,玉汉兴,王刚外,其他的几个石挺没有见过。

  石挺跟菊花回到宅子里跟前来传诣的礼部官员见过礼,就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安排人做好接诣前的准备,沐浴更衣,焚香燃蜡一样都少不得。

  明,清两朝向臣民传达圣诣的都是尖细鸭公嗓子的太监,在武周朝太监还是属于最低等的高级动物,除了在宫中做杂役就没有更多的用途。太监能从最低等的动物转变为呼风唤雨的大魔头,其实是皇权和臣权博弈的结果,臣权扩大压缩了皇帝的决断权,皇帝要巩固自己的权利,打击臣权,可又深在皇宫,无力监察百官,皇帝最贴身的太监们就成了皇帝的眼睛耳朵,手脚,甚至脸面,除了少了一样功能不能够圈圈叉叉外,能代表都代表个遍。

  武周不一样,臣权根本就没有和皇权博弈的资格,武则天牢牢地把军事大权握在手中,再加上她的得力助手皇家办公厅主任内相上官婉儿所掌控的梅花内卫,在朝野专门制造白色恐怖。百官们每日都在颤抖中渡日。太监们也就只能够刷马桶的继续刷马桶,擦皮鞋的继续擦皮鞋。

  来宣诣的礼部官员叫张说,后来是很牛叉的一个人,但现在不行,在礼部仪制清吏司任从八品上的主事。等级比杜松还差着三级呢,只是戴着个京官的帽子,见官大一级。

  石挺趴在地上,听张说用关中口音念圣诣。前面一大堆都不知道是些啥玩意,后面的听懂了,说石挺贡献祥瑞有功,赐白银五百两,绢十匹,又闻石挺少年英才,才华横溢特赐同进士出身,可荐洪杜县县尉之职。再是一堆什么皇天厚土这类的东西,才到一屋子人齐呼“吾皇万岁!”

  总算是礼毕,石挺趴在地上后背都清凉清凉的,回过头看,凤娘,菊花,小家伙她们气色还不错,只是估计刚才之乎者也,一句也没有听懂,站起身来还是一脸的茫然。

  随行的千牛卫将军把二百两银子和十匹绢,两套进士服递给石挺。张说对着北方行了个拱手礼,把圣诣也交到石挺手中,才算交了差事。

  石家集的人刚才什么都没有听懂,可白花花的银子和雪白的绢可是眼热得不行,小家伙最积极,叫上铁牛从石挺手中接过就拿到库房里去了。

  张说看着眼前这个嘴唇才开始长出细细绒毛的男孩,妒嫉吗?说不上,羡慕却是有的。从九品的县尉只算是入了官身,可能够让皇帝连创两个新名词,朝中阁老们开会决定功名的童生就只会有石挺,一夜之间,石挺就成了皇帝和大臣,全国官吏都熟知的名字。

  “笑眉面对农夫指,俯首甘为孺。”一首《孺子牛》出世,博得龙颜大悦,说出:“做官如同孺子牛,人人称颂父母官。”并将《春耕图》绘制数千份,分发所有官吏,做警示,鞭策之用。张说的家中就悬挂了一幅。

  写出这样千古名句,被所有武周官员奉为座右铭的人,怎么能够是白身?阁老们连夜商议,最后奏请皇帝,又创出一个新的功名——同进士出身。一个从来没有参加过科考的人,直接鱼跃龙门,完成了万千读书人一生的追求。

  石挺对张说很客气,这个人以后会很了不起,就算不成为宰相也会是文坛的泰山北斗,绝对的舆论宗师,石挺恨不得死死地跟他巴结在一起。张说对石挺也热情,石挺是皇上钦点丰碑诗的作者,年轻的张说只有膜拜的份。

  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就差点一见钟情了。石挺无以表达自己的热情,亲自下厨,除了各种青菜和干菜炒腊肉,还奉献了一道从来没有在武周朝出现过的后世名菜——米粉蒸腊肉。

  完成了差事,张说向石挺辞行,石挺从眼鼓鼓的小家伙那抢了一百两银子送给张说做盘缠和应酬。张说脸当场就沉下来了,觉得石挺太不看不起他

  石挺知道张说出身门第不高,从小穷怕了,当官后有点贪财,好享受。“张兄,古人都说朋友有通财之义,你不收我的银子才是真的看不起我这个乡下的朋友。”

  张说怎么说得过石挺的歪歪理,正想硬着头皮接受了。石挺又来了句“好吧,张兄既然不愿意让黄白之物污了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那我跟着高雅一回。银子我就不送了,乡下独有的腊肉送你一些带回给亲朋好友尝尝鲜,还有这米粉用来蒸猪肉,口味更佳,也给你一点。乡野小菜,不成敬意,请别见怪”

  只要不是钱就成,张说的脸上绽开了花。“礼轻情意重,石弟的情意我铭记于心,为兄还要回京复命,就此告别,后会有期。”

  张说带着千牛卫,拿着腊肉和一小袋子米粉骑上高头大马,正要扬鞭,石挺一只脚上套着鞋子,另一个脚光着,一脚高一脚低地在后面追喊“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雨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