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十七章 集资

    台下众人各怀心思之时,台上,王延兴也在送客了。

    等王延兴陪着朱思远下了台去,徐武再次上台对众人说:“刚才这位朱道长的话,大家都听到了。这南洋之地,确实是有诸多某等可以作为之处……”

    “而且,不瞒诸位,就在第一与这位道长详谈之后,刺史便派人前往詹州、雷州二地调查,这石蜜和棉花的买卖。”

    “结果,如何,便让前往调查的胡校尉来给大家做个汇报!”

    说话间,一名穿着扬波军校尉服侍的军士应声而出,站到台前,横胸一礼,开始大声说道:“某叫胡茂,受刺史之命,前往南洋一探究竟。目前已经对詹州和雷州二地完成了探查,现奉命将探查内容,向诸位通报。”

    “詹州,所产的棉花,与中原所产的木棉不同,其树高不过五、六尺,杆茎纤细,所产的棉花,纤维较长,可以用来纺纱织布。”

    说话间,胡茂从一旁的地面上提起一个袋子,从中拿出几朵棉花和一扎棉线,还有一块剪下来的棉布,展示了一下,然后交给一个小奴婢,让他给下面的一众家主传看。

    这些人中,大多没见过棉花和棉线,却有不少见过这棉布。

    棉布也分等级,上好的细棉布,一匹的价格在三贯以上,粗棉布,也要八百钱一匹!这价格,可是比丝绸还要贵啊!

    只是泉州之海商,即便是采购棉布到越州去售卖,也是在广州进货,却是不知道,这棉布在詹州价值几何。

    “这些东西,都是从詹州的黎人手上换得的,黎人不用铜钱,不知冶炼,也粗于耕种,许多黎人村寨,便以此和汉人交换他们所需的盐巴、铁器和粮食!”

    无论是冶铁和煮盐,都是要综合资源和技术才能以合理的代价来获得的,汉人自夏商周时期,便开始冶炼青铜,到秦汉才逐步掌握钢铁的冶炼,那是上千年的发展,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的结果。

    而其他少数民族就没这个条件了。即便是在泉州,闽越遗民也需要跟汉人交换,更何况是居于海岛之上的黎人了。

    自己无法生产,生活中,又是必须品,交换起来,肯定就很吃亏了。

    在广州买,要两千多钱一匹的棉布,在黎族村寨,会值几斤铁?几斤盐巴?

    想来,去那里做交易的汉民,赚得鼻血都流出来了吧!

    一边听着,一边就展开了联想:如果,泉州人组团去换呢?泉州有的是铁,盐也不少啊!

    “但是!黎民不善种植,他们所获的棉花,全靠野外采摘,所以,哪怕是整个詹州,能产出的棉布也不会太多……”

    这又有一个重要信息出来了:这所产的为数不多的棉布,只怕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吧!

    就比如这位泉州刺史手中就握着铁器、精制海盐、新茶、琉璃等独门赚钱的门路,会分享给别人吗?

    泉州诸家想去詹州分一杯羹,用嘴巴跟他们讲道理怕是不会答应,不过,用火器的话,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吧……

    众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这生意,还得指望扬波军开路了。

    “所以,深入黎区,和黎民换去棉布,促进黎民多产棉布,都是某等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方面,某等却可以学了这棉花种植、去籽、纺纱和织布的法子,到泉州来生产!”

    ……这也可以吗?

    胡茂一条一条地将詹州棉花的事情说完,接下来,开始说雷州的甘蔗和石蜜。

    从雷州运甘蔗到外地卖,那自然没什么赚头,加工成石蜜就不同了。一升石蜜在雷州售价十钱,到广州售价便是二十钱;到了越州,便需四十钱。

    若是朱道长的秘法可以成功,那么,自己制出来的石蜜,所花费用每升只需三文钱,而且产量会提高五成!

    雷州甘蔗产量很大,倒是不必想棉花那样担心没原料;再加上石蜜的利润也不如棉布暴利,制售石蜜的法子,倒是可以比较和平的方式进行。

    至于更远的交州,胡茂坦言明年才会去,便不再多说……

    听老道士胡吹法螺,就跟听故事一般,听完胡茂的这番叙说,台下众人心里,慢慢地有了底。纷纷开始盘算如果投入、产出和利润的关系了。

    这时,徐武再次上了台来:“诸位应该对南洋的财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不过,要获取这笔财富,却是不易啊!第一!便是这航路上的海盗!”

    从泉州出海,主要是两条航线,一条是往北去往越州,另一条是往南去往广州。去往越州的海路被张武定控制了之后,一路上的海盗不是被灭了,就是被他吞并了;当张武定也完蛋了之后,扬波军接手了在这一段海岸的巡逻,暂时是没有了有威胁的海盗;

    可往南的海路却是不同,海盗依旧多如牛毛。尤其是珠江口。小岛又多,商船过境时,冷不丁就窜出几艘海盗船来。

    要荡平这些海盗,所需的花费,自然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