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动,将起风


    刘表无力地挥挥袍袖,长叹道:“一者,张绣而今乃奉天子秘诏之卫将军麾下;二者,若张绣趁势占我长沙、攻我南郡,又当如何?”

    蒯越笑着作揖:“明公既知张绣乃卫将军麾下,则其人必不敢兴不义之师。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遑论张绣若孤军深入我荆州境内,便须仰仗我荆州补给,其人必不敢胡作非为。”

    蒯越这神逻辑…居然让刘表无懈可击。

    然而,刘表生出鸡同鸭讲之感。

    刘表的本意为,趁张羡身死、其子张怿威望不足之际,让自己麾下这些大族齐心协力派出部曲平叛,而不是引张绣这头凉州狼入室!

    刘表深知这些大族被吓破了胆。于是乎,其人无奈之下只好折中一番。

    “既如此,始宗,便有劳你至宛城,请张绣点齐兵马,为我军后援。”

    刘先起身作揖:“明公,我军既请张绣备战,是否应先示以诚意?”

    刘表颔首:“我拨于你十万斛精粮,以资张绣军用!”

    刘表心道:老夫破财免灾!张绣你最好识相!

    刘先大喜:“某必不辱使命!”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刘表见众人心中大定,方才微笑道:“而今既有张绣为后援,诸公,我等便先调集部曲攻伐张怿如何?若事有不谐,再请张绣出兵亦未为晚。”

    蔡瑁、蒯氏昆仲、庞季三人对视后同时作揖。

    “明公英明!”

    赵旻做为现代人,思虑其实并不如曹操杀不掉的杨彪深远,他只是习惯了苟,碰巧可对付阴谋而已。

    当然,心思缜密、崇拜赵旻、同样腹黑的满宠不这么想。

    这一章咱们不谈袁绍,简单聊一聊方言问题。

    方言是最容易被咱们忽略的大问题。

    古代社会,口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它甚至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

    远的不说,就说清朝。雍正年间,曾有福建与广东的官员进京述职,面圣时,君臣双方因为口音问题,竟完全无法沟通。

    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夫伊等以见登仕籍之人经赴部演礼之后,其敷奏对扬,尚有不可通晓之语。--《闽杂记》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北史高敖曹传》

    当然,无论是河朔音还是洛阳音,均为汉语,与鲜卑语绝不相同;但口音问题必定存在,无可争议。

    河朔地区由于汉胡杂居(遍布乌丸、鲜卑、屠各),长期被视作化外之地,中晚唐时代甚至多次从帝国版图中独立。河朔军阀,不拜唐皇而拜四圣——四圣者,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其风气足见一斑。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资治通鉴唐纪》

    口音的重要程度,又与教育普及程度高度相关。

    概而论之,教育普及程度越低、识字率越低、对口语的依赖程度便越高。我国建国初期,文盲率接近八成;照此推算,汉末魏晋时代的文盲率,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以中古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来看,在口音问题上,很可能出现“下级倒逼上级”的情况——即由于大量底层士卒存在口音问题,导致文化程度更高的指挥官,倾向于舍弃官音,而与士卒保持口音一致。

    比如董卓麾下的李傕、郭汜等人,便“习于夷风”。他们的个人素质固然不高,但这样做其实也更方便他们指挥军队。

    (李)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献帝起居注》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三国军阀特别喜欢用老乡(邑人)。同时,被军阀重用的老乡,其麾下也必定充斥着更多老乡。最终形成带有地域色彩的割据势力。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呃…有些短了,要不咱们再聊聊袁绍?

    简单说一下,历史上袁绍之死对天下军阀的影响吧。

    前文提过,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便忧虑成疾。

    但饶是如此,其人拖着病体,仍阻住了曹操北进冀州。

    所以,那些骂袁绍无能的同学,拜托诸位不要再骂了,否则诸位让难以寸进的曹老板情何以堪?

    我曹孟德竟不如一窝囊废乎?

    袁绍的死,足以证明其人能量之大。

    袁绍之死,直接导致在袁、曹间摇摆的关中诸将,倒向曹操。

    (钟)繇曰:“袁氏方强,(郭)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魏书钟繇传》

    关中诸将本是鼠首两端之徒,然而随着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死,诸将便调转风口,全力支持曹操。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袁绍之死同年(202),袁尚遣将军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南匈奴入侵河东时,关中诸将便配合司隶校尉钟繇(丁冲的继任),率部阻击高干。

    此役马超、庞德等青年将领率部参战,大破袁尚军。马超因功受封徐州刺史;庞德亲斩敌酋(郭援),受封中郎将,都亭侯。

    (马超)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典略》

    (庞)德随腾子(马)超拒(郭)援、(高)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魏书庞德传》

    可见袁绍在世时,关中诸将虽然名义臣服于曹操,但不过是贡献马匹(见《钟繇传》);并未直接武装干预;因此尚有观望余地。而袁绍死后,诸将再无退路,因此不得不站队曹操。

    袁绍之死,导致刘表北伐终止。

    在袁绍死亡的前一年(201),刘备奉袁绍之命,跑到豫州汝南(许县南侧)招诱黄巾大帅龚都,在曹操的后院放火。秋九月,曹操还许,大破刘备,备南奔荆州。

    (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曹)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魏书武帝纪》

    刘表虽然与袁绍联盟,但在官渡之战(199-200)的一年时间里,竟然按兵不动,前后观望,被曹操讥笑为“自守之贼”。

    在刘备兵败来奔(201)后,刘表大约也察觉到曹操势大,危险将至,因此分割南阳新野县,令刘备驻军,严密提防北兵来袭。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彼时袁绍尚在,刘备全力劝说刘表,令他配合北伐。刘表遂于翌年(202)遣刘备率偏师北上,一路打到了叶县。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叶县在南阳郡最东北端,出了叶县就是豫州的昆阳、许县。距离汉献帝一步之遥。

    然而随着同年(202)袁绍病死,刘备的北伐后继无力,遂不了了之。

    北伐失败,固然有荆州士族(蔡瑁、蒯越、刘先)掣肘的因素,但袁绍之死,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诱因。

    在袁绍死后(202),刘表再未发动过一次北伐。只有三年后(205)口头支援张晟作乱河东,刘表还与袁谭、袁尚决裂,“反曹联盟”遂不复存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魏书杜畿传》

    (刘表)冀闻(袁谭、袁尚)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谭、尚尽不从。--《魏氏春秋》

    一代枭雄刘表,就这样无功而逝。

    心怀大志的刘备,自此也不得不蛰居荆州,六年间(202-208)蹉跎岁月,乃至“髀肉复生、言则流涕”。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刘璋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建安七年(202)之后,刘璋大部分时间在休养生息。

    但刘璋应该也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因为袁绍死后数年中,刘璋对许县朝廷始终不敢有所动作,还在建安十三年(208)“遣使接受征召”,即向曹操公开表示臣服。

    (建安十三年)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魏书武帝纪》

    袁绍之死,导致曹操直接向江东孙氏逼遣任子。

    袁绍死亡同年(202),曹操便公开向孙权勒索“任子”(即人质),实际是在试探扬州方面的底线。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江表传》

    虽然《吴书》与《江表传》一口咬定彼时孙权拒绝遣送任子,实际情况却是孙氏宗亲,因畏惧曹操yín威,纷纷与之暗通款曲。

    代表人物就是孙贲与孙辅。

    曹操敢于向孙权逼遣,就是仗着袁绍去世(202),天下无人再能遏制自己的兼并野心。可见袁绍之死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巨大。

    袁绍鹰扬河朔、雄踞四州,其影响绝非“蝴蝶振翅”可比。wwω.xしéWêи.cóm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因此袁绍去世(202),也导致了罕见的政治震荡,几乎神州大陆的所有军阀,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

    袁绍死后的影响,竟至于斯;其人在世时能量之大,可想而知。

    陈寿称袁绍知名当世,鹰扬河朔,岂为虚言乎?

    曹魏史官混淆视听,可悲可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