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二章 刘子台抗命,赵从文出征下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叔父,小侄有一事相求。”

    【作者题外话】:关于孙吴的“授兵制”,前文云某曾详细阐述过。

    孙吴将领的兵,相当于自己花钱养起来的兵,对内征山越、平叛时,因可将山越、叛兵收为自己部曲,补充兵员,所以那些东吴将领们奋勇作战,即便兵卒阵亡也不心疼;

    然而…

    对外作战…谢谢了!

    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老子的兵死一个谁给补?那花的都是老子的钱!

    再加上“孙十万”斗心眼、搞制衡、玩政治一流,打仗…对不起,靠后站。

    所以,这就造成孙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话说回来,就孙吴这种政治生态,也就孙权玩得如鱼得水六六六,换成别人还真玩不转。

    原文≈~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wwω.xしéWêи.cóm

    刘宏是舍命不舍财,死了活该!

    他存了那么多钱,不征兵养兵加强集权,攒着有何用?

    王沈狗贼,将《魏书》改得面目全非!

    他毫无下限地捧曹操,目的是为了强调禅代的合法合理性,以彰显他主子司马群贼得位之正!

    狗贼王沈出卖他故主曹髦,致使曹髦惨死于乱军之中,这种狗有何底线可言?

    好吧,我不该侮辱狗。

    连我这种工科生都知道《魏书》是秽史,某些人为何一再拿《魏书》当宝?

    言归正传。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聊聊司马贼党的年龄。

    原文来自于塔≈

    司马懿党人中,基本找不到年轻面孔,除了凉州人傅嘏年纪尚轻,其余皆老迈不堪。

    王观、蒋济、孙资、刘放、孙礼皆是曹操的故吏,有些甚至是司空幕府(西历196-208)时代就被征召的旧人。

    太祖克冀州……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刘)放。--《魏书刘放传》

    太祖平幽州,召(孙礼)为司空军谋掾。--《魏书孙礼传》

    卢毓是名儒卢植之子,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年龄可想而知。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卢)植,有名于世。--《魏书卢毓传》

    高柔是袁绍外甥,与曹丕平辈。

    司马懿更不用多提,彼时(249)已经年逾七旬。

    至于司马懿的亲家王肃,虽然年纪比司马懿略小些,当时也已逼近六旬。

    单从年龄上看,司马懿集团基本属于很典型的“元老院”,资历高,年龄长,门徒党羽众多,势力盘根错节。

    首发&:塔>-读小说

    这群人物一旦勾结在一起,颠覆曹魏政权也就是势所必至。

    后来的历史进程,也确实是如此发展。

    接下来聊聊曹马两党的利益冲突。

    曹爽代表着曹魏的保皇派,他们力主中央集权,搞君主专制。

    正始改制,针对的主要便是曹魏的元老势力。

    曹爽与夏侯玄在正始年间(240-249)曾发动诸多改革,矛头主要指向三点。

    即地方“大中正”侵夺中央人事权问题,州郡县三级的冗员弊政问题,以及奢靡之风与服饰僭越问题。

    但实际执行时,阻力重重,最终在门阀集团的干预之下,宣告失败。

    关于曹爽改革的具体问题,可以参考《魏书九夏侯玄传》,非重点,不再赘述。

    如果说曹爽代表的是新贵势力,那司马懿集团代表的无疑是耆老勋旧。

    原文≈~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在这群元老们看来,家族利益、门阀利益远远高于国家利益。

    而彼时的“国家利益”,其实就是“曹家利益”。再加上曹爽试图延续三祖的“以法御下”制度,得罪了众多曹魏勋臣,因此引来旧贵族们的极端仇恨。

    比如蒋济,便公开宣称“日蚀之祸,始于曹爽改易制度”。

    是时曹爽**,丁谧、邓飏等转改法度。会有日蚀之变,诏群臣问得失。蒋济上疏曰:“塞变应天,乃实人事。”--《晋书日蚀》

    如果说谯沛系是军功集团,那颍川系(荀彧、荀攸、钟繇、郭嘉、杜袭、赵俨)便是谋主集团,而荆州系(208)、汉中系(215)因为归降较晚,均不成气候。

    司马懿为代表的河北系,则是曹魏阵营中最腐朽的政治集团。

    其门徒党羽甚盛,政治取向极端保守。

    袁绍的河北派中,审配狗贼就是例子。

    其中代表人物有:崔琰、孙资、刘放、孙礼、蒋济、卢植之子卢毓(不肖子啊!)

    河北系作为袁绍的政治遗产,风气僵化腐朽,其中以崔琰(冀州清河)为代表,长期阳奉阴违,最终被曹操赐死(216)。

    原文来自于塔≈

    有白(崔)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遂赐琰死。--《魏书崔琰传》

    袁绍治下的河北门阀,过着骄奢yín逸的生活,史不绝书。

    乃至曹操初平河北(204),便大搞轻徭薄赋,收揽民心。

    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王沈《魏书》

    同为河北系出身的孙资(并州太原)、刘放(幽州涿郡),三代受恩,入做宰辅。

    但在明帝病重(239),欲将辅政大臣之位授予燕王曹宇为首的谯沛亲贵之时,二人便立刻撕下面具,篡改明帝遗诏,将司马懿加入辅政大臣的名单,最终引发篡国大祸。

    (刘)放、(孙)资趋而往,复说止帝,(明)帝又从其言。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刘)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汉晋春秋》

    孙礼(幽州涿郡)是明帝临终时,托付给曹爽的大将军长史(幕僚长),本应忠于曹氏。

    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孙)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魏书孙礼传》

    但作为河北士族代表的孙礼,最终却背叛曹爽,投靠了司马懿;他还在处理“郡界纷争”问题上,公开站到了马党一边,拆曹爽的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司马宣王谓(孙)礼曰:“今清河、平原争界八年……”(孙)礼到,案图宜属平原。而曹爽信清河言……(孙)礼上疏……(曹)爽见(孙)礼奏,大怒。--《魏书孙礼传》

    卢毓(幽州涿郡)是大儒卢植之子,曾公开与明帝唱反调。

    彼时明帝欲恢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称“以名取士,如画地作饼”;但卢毓却公开称赞“以名取士”的优点,实际是对曹魏国策的反动,本质是在维护士族门阀的垄断地位。

    (明帝)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卢)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魏书卢毓传》

    蒋济是冀州士族领袖崔琰的门生,也是司马懿的好友。

    他在中护军(禁军副官)任上卖官鬻爵、赃污狼藉,还笑称“工资太低,物价太高,赚点儿外快补贴家用”。当赃官竟当出心得,令人瞠目结舌。

    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宣王(司马懿)与济善,间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魏略》

    更讽刺的是,司马懿闻讯,又与蒋济“相对欢笑”。

    可见这群曹魏元老,完全把“国家”当成了“自家”,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西晋建国未久便断祚夭亡,与统治阶级的糜烂,是不可分割的。

    原文来自于塔≈

    综上所述,司马懿为代表的河北集团,与曹爽为代表的谯沛集团,实际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谯沛集团希望维护“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而河北集团则希望复辟“寡头共荣”与“门阀政治”,矛盾难以调和。

    但此事的本质是利益之争,最终酿成惨烈的砍杀事件(249),也确实出人意料。

    比如司马懿的铁杆盟友,彼时与其“同乘一车”的太尉蒋济,便公开反对杀害曹爽。

    (蒋)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曹)爽诛,(蒋)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魏晋世语》

    蒋济的心思不难理解。

    曹爽掌权时,虽然对政敌多有打击,但手段相对温和,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因此马党得势之后,也不宜擅启杀戮。

    但司马懿的真实心思,哪是蒋济这个赃官蛀虫所能理解的?

    司马懿就是要趁此机会,篡夺曹魏国祚;如今刀斧在手,岂会放过天赐良机?

    首发&:塔>-读小说

    从历史的记载看,正始之变前,曹魏的耆老勋旧,大多数都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但在司马懿大开杀戒之后,他们便纷纷走到了司马氏的对立面。

    其中李丰、许允、王凌,包括后来的陈泰、诸葛诞,都属于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结果上看,冀州的耆老集团,实际是司马懿篡夺之始的工具。

    而功成之后,对待那些不肯继续臣服自己的昔日盟友,司马氏也便视之若草芥,弃之若敝履;甚至不惜加以残害。

    《晋书宣帝纪》一反常态,在帝王本纪的赞语部分,骂司马懿“内忌外宽,猜忌多权变,承忍死之托,无殉生之报”,最后大笔一挥,给司马懿定性为“前忠后乱”。

    可谓入骨三分,发人深省。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晋书宣帝纪》

    有趣的是,《宣帝纪》的赞语,是由李世民亲笔撰写。

    考虑到唐太宗允文允武,功高盖世,可见司马懿之所作所为,在中古时代的英雄人物眼中,是何等不堪。

    然而王沈狗贼,便连曹爽也秽为昏庸无能、肆意妄为之辈,我呸!

    原文≈~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三国之中,季汉和孙吴政治生态都存在严重缺陷,惟有曹魏始终坚持中央集权!

    若曹叡能多活十年,或者曹爽能够不那么温和,再或者满宠晚死十年,哪里有司马狗贼们半分机会?

    曹爽改革一旦成功,九品官人法哪里会沦为士族玩具?士族又焉能变成门阀?又怎么可能会有八王之乱?以至于五胡乱华?

    三百多年乱世不生,我泱泱华夏将何等繁荣昌盛?百姓将何等安居乐业?

    我呸!一群蝇营狗苟的鼠辈!

    惜哉!悲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