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十九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3


    综上所述,吕布相比董卓和公孙瓒他们俩,就是个战五渣!

    话说回来,董卓、公孙瓒如此强大,为何最终败亡?

    就是因为他们不得人心嘛。

    所以赵旻只能将曹氏、夏侯氏赶回老家、安葬曹操。

    尽管赵旻清楚,刘馥与这两家关系不一般。

    东汉的士族舆论压力太大!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别说赵旻承担不起,君不见曹操都得乖乖夹着尾巴做人?

    历史上,曹操明明对皇位垂涎欲滴,为何迟迟不走最后一步?

    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赵旻熟知二十五史,焉能明知故犯,行智者所不为之事?

    以是故,攻河东时赵旻还能出出奇兵;攻九江,赵旻只好老老实实稳扎稳打。

    说不准打着打着,刘馥阵中便跑出一个夏侯渊,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攻九江的人员部署商议妥当后,赵旻挥挥袍袖。

    “诸公且去忙,伯宁兄、季弼兄、德祖兄,你三人留下,某欲接见诸侯之使!”

    【作者题外话】:诸君觉得刘艾不对劲儿?

    刘艾这老狐狸要是能正常才怪!咳咳…险些剧透。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诸君别急,后文自有分解。

    赵旻并非猜忌曹操谋士,而是无论荀攸、赵俨还是贾诩,都不了解扬州情况。

    原淮南郡、现九江郡治所寿春,正是故扬州刺史部治所、袁术的国都。

    这群北方人哪里知道九江详情?

    九江是战略要冲,绝对不容有失,所以赵旻带去的谋士,都是江淮人士。

    刘馥刘元颖与曹操的关系,云某再拿出来强调一下:

    刘馥出身沛国,是曹操的“乡里”。刘馥的老家相县,距离曹操的老家谯县一步之遥。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魏书刘馥传》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魏书武帝纪》

    同时,曹操早年有一妾室刘氏,她为曹操生育了长子曹昂与清河公主。刘氏死后,曹昂便被原配丁氏抚养。

    塔读@-读小说

    由此看来,蹇硕所谓的先帝遗命,真实性不得不打个问号。

    蹇硕被杀的原因,是他与其余中常侍串谋,欲再度谋害何进,结果遭到阉党出卖而死。

    需要注意的是,出卖蹇硕的阉党,是何进的南阳老乡郭胜。

    可见蹇硕的“谋反”,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源自何进与郭胜的杜撰,又要打个问号。

    中常侍郭胜,(何)进同郡人也。(何)太后及(何)进之贵幸,(郭)胜有力焉。故(郭)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蹇)硕计,而以其书示(何)进。--《后汉书何进传》乐文小说网

    从上述事件中,可以清楚看到,蹇硕欲杀何进,需要托言先帝遗命;

    何进欲杀蹇硕,又必须有阉党内部的成员出面作证。

    虽然总归是实力之争,却依然无法摆脱“名分”二字。

    再来看何太后之死。

    十常侍之乱以后,何进、何苗兄弟并死,阉党也在士人的血腥清洗下走向覆灭,何氏外戚集团一夜垮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何皇后也因此陷入孤立无依的窘状。

    其时,彼时距离董太后之死,不过数月时间。

    董卓上洛后,对何太后与刘辩这对儿孤儿寡母十分轻蔑,先借口何太后“逆妇姑之礼”,褫夺了她的垂帘大权;

    随后,董卓又借口刘辩“暗弱”,废黜了他的皇帝之位。

    百僚大会,(董)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后汉书董卓传》

    何太后得势时,可以恣意残害婆婆,而满朝噤声;

    何太后落难时,残害婆婆便成了自己的“罪状”,同时成为董卓擅权废立的“名分”。

    刘辩被废的借口,更加荒谬。

    董卓称刘辩“暗弱”,称刘协“贤明”,因此“废昏立明”。

    但讽刺的是,彼时的刘协年仅九岁,难辨贤愚。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当然,本书中刘协似贤实愚。

    (董)卓与(帝)言,(帝)不能辞对;与陈留王(指刘协)语,遂及祸乱之事。(董)卓以(陈留)王为贤。--《后汉书董卓传》

    更何况在董卓口中,“每念灵帝,令人愤毒”,他还表示“刘氏种不足复遗”,又有何理由要立灵帝幼子刘协呢!

    (董)卓欲废帝,谓(袁)绍曰:“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卿不见灵帝乎?念此令人愤毒!”--《献帝春秋》

    董卓呼(袁)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袁)隗为太傅,(袁)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董)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魏书袁绍传》

    董卓甚至无耻地说出,刘协是董太后所养,与自己“有同族之亲”。

    实际董太后是冀州河间人,董卓是凉州陇西人,根本不可能存在亲属关系。

    (董)卓以(陈留)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董)卓自以与(董)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后汉书董卓传》

    可见董卓擅行废立,实际是为了杀人立威,同时挟“拥立天子”的功劳,独擅朝纲。

    彼时的董卓,麾下“八种西羌,壮夫震栗”,又先后吞并了何进、何苗与丁原的部曲,威势熏天,群臣莫敢忤逆。

    首发&:塔>-读小说

    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指董卓)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张璠《汉纪》

    即使拥有如此强横的实力,董卓为了废立之事,依然苦心编纂了诸多借口……乐文小说网

    虽然这些借口荒诞不经,但荒诞不经的名分,那也是名分不是?

    董卓出身边地,“习于夷风”,乃至被称作“羌胡之种”。在东汉士大夫眼中,他大抵是个没有规矩的人。

    (董卓)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魏书董卓传》

    但入了京都之后,没有规矩的董卓,也不得不效仿起士大夫阶层的规矩,为自身的荒唐行径,寻找大义名分。

    以东汉末年何、董两代外戚的覆灭史来看,实力与名分,可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权力斗争固然以“实力”为依托,但又不全凭实力;在实力之外,必须笼罩上一层“名分”的面纱。即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一点并非东汉独有,二十五朝皆如是;甚至并非中国独有,西方亦然。

    比如臭名昭著的十字军东征,干的是杀人放火的勾当,口中却宣称在贯彻上帝的意志……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仿佛有了这般自欺欺人的借口,对异教徒的圈圈叉叉及烧杀,便具备了不可撼动的合法性。

    呵呵!

    某人洗白鸦片战争…

    拜托!鸦片战争本质上与十字军东征有何区别?

    所谓自由贸易…我了个姥姥!那不也是扯犊子的名分嘛!我呸!

    所谓的名分,不过是实力者对“不合理法之行径”的自我辩护。

    举例而言,魏帝曹髦即位之初,是“神明爽俊,德音宣朗”的良才;

    而曹髦被弑之后,则成了“丑逆不道,性情暴戾”的狂徒,前后判若两人,可知全出于司马氏的污蔑。

    (高贵乡)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罢朝,景王(司马师)私曰:“上何如主也?”钟会对曰:“才同陈思(指曹植),武类太祖。”--《魏氏春秋》

    所谓的大义名分,不过烟花柳巷处之遮羞之布,秦楼楚馆间之贞节牌坊耳!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诸君若想了解袁绍、袁术及公孙瓒之间的恩怨情仇…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