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十九章 凉州暗流涌,北境风云动中


    赵旻脑洞大开:你荀彧既不允许老子征伐河套匈奴,老子便趁机攀一攀科技树。

    对!面粉、酵子、纯碱…老子要蒸包子、馒头、花卷、发糕!馋不死你们!

    这些基础的化工产品,根本难不倒赵旻。

    然而…

    赵旻突然想起一事。

    “大人可曾与伯喈公有旧?”

    赵旻说的,乃是蔡邕蔡伯喈。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荀彧微微一怔:“伯喈先公?其人与某先父、及叔父交情匪浅,奈何王子师独断专行,某叔父虽苦劝,亦未能救其人性命。某每思之,皆惜哉!痛哉!”

    荀彧的父辈,便是大名鼎鼎的颖川荀氏八龙,蔡邕与其八人有交情,不足为奇。

    荀氏虽为名士,但彼时王允已被独揽的大权冲昏头脑。

    所以,即便有马日磾和杨彪这两位朝堂大佬出面,也最终未能从王允手中救出蔡邕。

    说来讽刺,国贼董卓善待名士,而王允却以清算之名诛杀名士,究竟谁善谁恶?

    历史真有趣!

    因想起往事而陷入忧伤与哀戚的荀彧,突然反应过来。

    “阿旻何出此问?”

    赵旻抱拳:“大人,旻曾听闻,伯喈先公之爱女昭姬,此时便在匈奴左贤王王帐!”

    蔡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之“昭”讳,被西晋史官们改为文姬。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荀彧霍然起身。

    “阿旻,随某来!征伐河套匈奴之事万万拖延不得!”

    赵旻虽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跟着荀彧翻身上马,率亲卫向城外疾驰而去。

    他们这一出城,便是半日。

    直至傍晚之时,荀彧、赵旻二人,才在后者亲卫护卫中,匆匆返回许都城中。

    此时,暮色苍茫,许都炊烟袅袅,亮起万家灯火。

    赵旻俊脸上,犹然残留着一丝震惊之色。

    他至此方知,曹操在初期,乃至在征伐袁绍的高光时刻,如此重视荀彧的原因。

    于是赵旻盛情邀请荀彧,同去杨彪府上用宴。

    赵旻凯旋之时,是上午卯时初,大概九点过,中午他与荀彧用过饭后,便去见刘馥和夏侯渊。

    首发&:塔>-读小说

    二人回杨府时,已是近戌时。

    赵旻忙碌了一整日。

    【作者题外话】:无论《三国志》、《续汉书》、《后汉书》还是《资治通鉴》,夏侯惇的缺载情况均极为严重。

    其本传自兖州平叛后(西历194-195),便跳跃性地转入“太祖平河北”,即曹袁之战(200-207)。时大旱,蝗虫起(指兖州之乱),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魏书九夏侯惇传》

    毋庸置疑,其中缺载部分,必与袁绍有关。

    若非袁绍影响力太大,且存在于几乎全部汉末群雄本传中,实在绕不过去,恐怕《三国志》中都不会有《袁绍传》。

    《后汉书》中,袁绍本传万余言,《三国志》不足三千字,有意思吧?

    而且,专美传主、隐恶扬善的史官行规,居然不适用于袁绍,有意思吧?

    原因很简单,曹操是袁绍幕僚,给袁绍打工!

    原文≈~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姓易的只字不提此事,一味给曹操洗白…

    也对,那厮还拼命给西方老爷们洗白呢,西方老爷是他衣食父母,为了资本,人家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贬低老祖宗,抬高西方老爷,贬低我们华夏神州的文化自信。

    不提这等小人,此等小人污云某之手!

    接着说夏侯惇。

    一个屡战屡败、还被绑票的独眼将军,靠着屯田一路“都督二十六军”,甚至成了曹魏“首任大将军”,根本是天方夜谭。

    夏侯惇的军功记录,无疑遭到抹杀。

    时代相近的司马炎,登基后曾公开感叹:“夏侯惇的功绩、可以百世流传”。

    (晋武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晋阳秋》

    如果按《惇传》所载、其功绩基本都是“典农”。

    一个在军界打拼了三十年的老将,“负土做陂”能算功绩?

    塔读@-读小说

    于夫罗战败之后,便投靠了黑山张燕。

    按《武帝纪》记载,曹操在初平年间(190-193)和袁绍联合的时候,曾共同“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

    (于)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魏书武帝纪》

    眭固是黑山军将领,曾与于毒等人围攻兖州东郡,后为曹操所破。

    内黄县在冀州魏郡,初平四年(193)黑山军攻破魏郡邺县,端了袁绍的老巢。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魏书武帝纪》

    (袁绍)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英雄记》

    由此可知,于夫罗背叛袁绍、投入董卓麾下以后(191),一直在冀州地区和黑山军头目张燕联合,并不断骚扰袁绍。

    张燕与董卓存在合作关系,《臧洪传》对此有明确记载。

    关于这一问题,后文还会详细分析。

    原文来自于塔≈

    最后,于夫罗投靠了袁术。

    初平四年(193),南阳太守袁术联合长安朝廷(李傕、郭汜为代表)任免的兖州刺史金尚,发兵北上,准备与曹操决战。

    献帝初,(金尚)为兖州刺史,东之部,而太祖(指曹操)已临兖州,尚依袁术。--《典略》

    结果曹操联合袁绍、刘表,在兖州陈留大败袁术。

    袁术“迸走流离,几至灭亡”,被迫远遁扬州。

    四年春,(曹操)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魏书武帝纪》

    当时袁术的盟军之中,除金尚之外,还有“黑山余贼及于夫罗”。

    (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于夫罗等佐之。--《魏书武帝纪》

    “黑山余贼”指的是同年(193)在冀州被袁绍击败的黑山军,于夫罗则是黑山军的盟友。

    于夫罗经此大败,遂不见记载。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按《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单于于扶罗立七年死,弟呼厨泉,兴平二年立”的记载看,于夫罗大约死于兴平二年(195),即兵败陈留的两年之后。

    单于于扶罗立七年,死,弟呼厨泉立。单于呼厨泉,兴平二年立。以兄被逐,不得归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这便是于夫罗先后归属的阵营。

    其人如此反覆无常,那么其人政治立场是什么呢?

    下一章咱们再探讨。

    上午云某骑行了近八十公里,需要休息一下,晚上再上传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