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3


    那汉子摆摆手:“郎君休要抬举俺,俺仅为大人麾下小当户也。”

    其人所说小当户,是有别于大当户的当户之职,大当户为万骑长,当户则相当于皇汉的中郎将,比且渠要高一级。

    杨修连声说“失敬”后,为拖延时间,其人又道。

    “某忝为弘农杨氏子弟,家父乃当今之太尉文先公,家父素与陈留蔡公交好。”

    【作者题外话】:再次强调:汉末时的匈奴,指的是南匈奴,北匈奴在汉和帝刘肇时,先被窦宪勒石燕然,后被耿弇的侄子耿夔(本书中耿纪的祖辈)大败,遂逃亡至中亚甚至东欧。

    关于汉末南匈奴之详情,云某前文已提及。

    诱出左贤王之计,由杨修提出;而如何打,由荀攸定计;打成什么样,要取得何等胜果,则由刘晔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暗耻三国志系列中,除杨修初始智力在83到85之间徘徊外,荀攸和刘晔都是智力九十加的牛人。

    而且,那还是被曹操祖孙三代猜忌、披着沉重枷锁、属性被削弱的刘晔!

    本书中的刘晔毫无桎梏,智力全开!

    所以,请诸君拭目以待。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咱们解释了赵旻为何将张鲁定为韩遂之后,下一个目标的原因,最后云某还甩出一个问题:

    曹老板为何要讨伐张鲁?

    本章,咱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解说。

    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彼时(西历215年)曹操的爵位止步“魏公”,而讨伐张鲁归来(216),便立刻自领“魏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其人嬗代野心,路人皆知也。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公自南郑(汉中郡治)还,留夏侯渊屯汉中。二十一年春二月,(曹)公还邺。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魏书武帝纪》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曹操在讨伐汉中之初,居然有不战自退之意,还遮掩为“妖妄之国,不值一提,我军乏粮,不如归去”(此事详见《刘晔传》)。

    因为此时(215)的曹操,根本无心讨伐张鲁,不过是想撞运气捞一笔。

    曹操在暮年百病缠身,锐气尽失,一门心思放在“汉魏嬗代”之上,只想在死前为嗣君铺路,增加政治筹码。

    这与司马昭伐蜀(263)是相似道理,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曹操攻张鲁,刘备居然不在巴蜀,那么其人何在?

    这事儿啊,还得从曹操攻张鲁的前一年,也就是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攻成都时说起。

    由于刘备在建安十九年(214)攻占成都,孙权遂索还南郡。

    原文来自于塔≈

    但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陆要道,同时接壤荆南四郡,因此刘备不舍得归还,诡称“须得凉州,乃还荆州”。

    谈判破裂之后,孙权遣吕蒙袭击荆南,夺占四郡(曹操出兵之时)。

    刘备闻讯,率部出川,打算与孙权决战。

    彼时刘备自领五万精兵,已经抵达了南郡前线,驻兵油江口。关羽另率一支三万人的偏军,驻兵益阳。合计八万。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蜀书先主传》

    会(刘)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吴书吴主传》

    孙权麾下军队规模更盛,达到十万之众。

    咳咳…云某似乎说了句废话…孙权带兵,自然都是十万,所以江湖人称孙十万。

    大战一触即发。

    太祖征张鲁……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合肥之役,(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魏书张辽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诸君看懂了吧?

    原本结盟的孙、刘二人,塑料友情破裂,正要在荆州大开杀戒…

    突然…曹老板攻张鲁!

    同年七月曹操征伐汉中,令云集荆州的十八万兵马,瞬间偃旗息鼓。

    理由显而易见,汉中、蜀中、巴中,俱为一体,如果张鲁战败,那刘备也得跟着完蛋。

    刘备还打什么中单啊?赶紧回城救水晶吧!

    因此刘备顾不得体面,草草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将孙权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长沙、桂阳)送给对方,同时还把江夏(刘琦的政治遗产)也一并送还。

    孙权则退还已经夺占的零陵,双方握手言和。

    注意:赤壁之战(208)后江夏郡一分为三,曹刘孙各占一部。

    同年八月,土地诉求得到满足的孙权,带着本应与刘备决战的十万兵甲,围攻合肥,替盟友争取时间。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虽然合肥之战(215)孙权惨败,但除了张辽的勇武与吴军的指挥问题,可能也和孙权的“战斗欲望不高”有关。

    结合时间背景来看,合肥之战并非孙权的原定计划,而是替刘备“围魏救赵”的虚招儿,在外交舞台上获得大丰收(长沙、桂阳、江夏)的孙权,此时对于北伐曹魏,不会太上心。

    此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也。

    谁说人家孙十万不会打仗的?

    人家那叫积极求败保存实力。

    可以说,曹操在七月征伐张鲁,在不经意间化解了孙刘一触即发的大战。

    如果曹操能再缓一缓,等到五万川兵、三万荆州兵和十万吴兵彻底厮杀起来,趁着孙刘两败俱伤,再一鼓南下,可能天下就统一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曹操也早已非那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大汉司空。

    虽然曹操作《龟虽寿》时的年龄,比建安七年(202)病逝时的袁绍还年轻四岁。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我们再继续看张鲁投降后的后续发展。

    因为张鲁出降的时间过晚(十一月),而曹军本就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见《刘晔传》),因此“南徇三巴”的张郃,其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攻城略地上,而是迁徙百姓,在寒冬来临之前,掠夺益州的有生力量。

    (曹操)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魏书刘晔传》

    (张)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魏书张郃传》

    张郃同样面临“粮草不足”与“工作重心”的双重问题,因此在刘备奔回川地之后,张郃在前线仅仅坚持五十余日,便遭遇惨败,撤回汉中。

    此败在张郃本传中轻描淡写、一笔略过;但在大败张郃的张飞传中,此战被详细说明…

    张郃确实被张飞打得挺惨。

    所以,读《三国志》,千万不要只读某人本传。

    因为纪传体史书的一个惯例,是专美传主…

    袁绍大概是唯一的例外。

    塔读@

    刘备大难不死,惊魂未定,之后数年保境自守,收复失地,再也不敢有大动作。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恢复元气,才兵发汉中,再掀大战。

    当然,刘备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休养完毕的同年(219),孙权的“土地诉求”也再度发作,袭杀关羽,夺占南郡。

    讽刺的是,此次吴军先锋,与四年前相同,还是吕蒙。

    如此,可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建安二十年(215)可谓风起云涌,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云集荆州的十八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站在上帝视角看,如果曹操能未卜先知,按兵不动,云集荆州的十八万兵甲便会自相残杀。

    孙刘联盟,虽说各怀鬼胎,总归是为对抗曹操而设;

    塔读@

    然而拯救孙刘联盟于水火之人,却恰恰是曹操这个孙权联盟的对头。

    若曹操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曹操,这一战,天下便可一统。

    可惜,人总是会变的。

    哈哈!

    造化弄人?不不不!

    按照王阳明心学理论,曹操私心作祟,结果反而害了自己,更误了天下黎民百姓!乐文小说网

    其心不正焉!

    或许可用孟子之言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午有事,因此云某提前上传,晚上喝完酒第一时间上传第二更,请诸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