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5

    比如李傕迁车骑将军,郭汜迁后将军,樊稠迁右将军,张济迁镇东将军,又迁骠骑将军。

    (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后汉书董卓传》

    段煨仅迁为宁辑将军,即杂号将军。

    可见他在长安争夺战中出力有限。

    (献帝)车驾进至华阴,宁辑将军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资储,请帝幸其营。--《后汉书董卓传》

    因为董卓死时,屯驻弘农华阴的段煨持半中立的态度,惊疑不定,以自保为主。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此事足以看出,段煨就是个老狐狸。

    后贾诩避难,短暂投奔老乡段煨…互相知根知底的老狐狸碰见老狐狸,能有什么好?

    每日互相猜忌很好玩吗?

    所以,贾诩很快便转投张济叔侄二人麾下。

    注意:犍为太守,犍这个多音字在此读qian,而非jian

    历史上曹操虽赢了官渡之战,但也只是侥幸获胜,所以其人无力收拢残破的关中、洛阳及官渡流民、黎庶。

    赵旻实际上已经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赵震是云某的原创人物,那群姓赵的也皆为原创。

    赵旻若想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腹之人。

    曹操、刘备、孙权不都同样如此?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赵旻盯上张郃了,张郃摊上事儿了。

    本章再聊一下汉末三国的甜品。

    汉魏时代不具备“炼制固态糖”的技术。

    冰糖被称作石蜜,需要从西域进口;

    甘蔗则需要从交州引进。

    彼时的甜味剂,主要是饴与蜜,即麦芽糖与蜂蜜。

    甘之如饴中的饴,便是此物。

    当然,诸如瓜果、蜜饯、乳浆等,亦可提供甘味。

    它们成为彼时甜品的另一组成部分。

    ①瓜果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赖此士气复振,“望梅止渴”也成传世典故。

    (曹操)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世说新语》

    梅味甘酸,生津止渴。

    可见彼时的梅子,除酸味之外,也是甘味的来源之一。

    (2)甘橘

    吴国丹阳太守李衡,出身贫寒;遂遣宾客在武陵种橘,得甘橘千株。

    李衡死前,对子女说“吾有千头木奴,汝等衣食无忧”。

    (李衡)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汎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襄阳记》

    可见橘之甘味,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李衡死后,子嗣凭贩卖甘橘,“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甘橘与木奴的典故,就此诞生。

    (3)甘瓜

    曹丕与邺下文人集团的吴质交厚,二人诗文唱和,传世极多。

    在《与吴季重书》中,曹丕热切地怀念昔日的清泉美酒,甘瓜甜果。

    称“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

    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曹丕《与吴季重书》

    彼时西瓜(北宋末进中原)与甜瓜(满清传入中原)尚未传入中国,“甘瓜”具体指代何种蔬果,尚不能知。

    不过曹丕将“甘瓜”与“朱李”做比对,可知甘瓜味道,当与朱李相似,甘甜可口。

    自此“浮瓜沉李”之典故,遂流传后世。

    (4)甘果

    首发&:塔>-读小说

    诸葛瑾之子诸葛融,性格奢靡,好宴饮;每有聚会,“甘果继进,清酒徐行,周流观览,终日不倦”。

    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壶弓弹,部别类分,于是甘果经进,清酒徐行,(诸葛)融周流观览,终日不倦。--《吴书诸葛瑾传》

    甘果属于泛称,其囊括范围,无疑比曹丕的“甘瓜”更广。

    从地域环境看,诸葛融筵席上的甘果,除了桃李杏橘之外,大约还有龙眼、荔枝、甘蔗、香蕉等南国特产之物。

    (5)甘蔗

    甘蔗非中原特产,是交州(今两广与越南北部)的贡品,深受北方贵族阶层喜爱。

    曹丕、邓展等人,均有与甘蔗相关的典故传世。

    曹植亦在《矫志诗》中曾提到“甘蔗味美,杖之必折”,虽系咏物抒情,侧面也能看出他常食甘蔗。

    甘蔗味美,杖之必折;巧言动听,用之必灭。--《矫志诗》

    曹丕作《典论》,回忆昔日与将军邓展“食甘蔗”之事,席间二人谈论五兵之术,曹丕兴起,以甘蔗做剑,与邓展嬉戏击打。

    塔读@

    (曹丕)宿闻(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时酒酣耳热,方食芉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典论自叙》

    不出意外,邓展很识趣儿地输掉了决斗,满座欢笑,尽兴而还。

    彼时的曹丕是魏王世子,尊贵无比;

    邓展只是一介武夫,当然不敢放肆。

    曹丕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才敢借酒使性。

    在曹丕与邓展“以蔗代剑”的事迹中,甘蔗只是佐酒俗物,但“魏晋职场文化”却显露无疑。

    (6)龙眼

    龙眼与甘蔗相似,亦属交州特产。

    彼时孙权向曹丕进贡,瓜果类有“奇果,蕉、邪、龙眼之属”,异宝类则有“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

    有趣的是,曹丕对于上述奢侈品兴致有限,反倒是对“斗鸭”与“长鸣鸡”更感兴趣。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是岁,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江表传》

    这大概与曹丕的个人癖好有关。

    昔日王粲身死,曹丕便亲临墓前,“作驴鸣”,一众皆惊。

    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粲)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

    在谢承《后汉书》中,称“交趾七郡献龙眼”。

    而《广志》中则描绘,龙眼“大如酸枣,纯甘无酸”,将其列作甘果中的佳品。

    交阯七郡献龙眼。--谢承《后汉书》

    (龙眼)子大如酸枣,色异,纯甘无酸。--《广志》

    谢承是吴国外戚,孙权谢夫人之弟,可见龙眼甘甜可口,颇得名士倾心。

    (7)荔枝

    原文来自于塔≈

    荔枝与龙眼、甘蔗相似,亦是交州特产。

    《后汉书》曾提到“南海献龙眼、荔枝”,《广志》中亦称“龙眼树叶似荔枝,蔓延缘木生”,《广州记》亦提到“龙眼子似荔枝”。

    史书将荔枝与龙眼并列,可见其亦为甘果上品。

    (8)葡萄

    葡萄是西域供品,极为稀有。

    昔日右扶风人孟他,以“葡萄酒”贿赂中常侍张让,竟得授凉州刺史。

    可见葡萄之珍奇。

    (孟)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三辅决录注》

    曹丕作为彼时的最高统治阶级,自然是可以经常吃到葡萄的。

    他亲自为葡萄撰文作赋,称其“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塔读@

    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太平御览》载《魏文帝诏》

    寥寥数语,将葡萄之味,描绘得淋漓尽致。

    可见曹丕的文豪之名,绝非虚言。

    曹丕还意味深长地揶揄,称“西国葡萄石蜜,远胜南国龙眼荔枝”。

    南方龙眼、荔支,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与朝臣诏》

    其实曹丕是在指桑骂槐,痛斥孙权“降而复叛、忘恩负义”。

    可见水果在文学史上,也经常扮演着“借物抒情”的角色。

    本章先到这里,下一章,咱们聊聊汉末三国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