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休言雄关险,世道恒苦艰下


    汉阳三郡的工坊,产能甚至一度有些紧张,所以曾需从中牟调货补充货源。

    一念及此,赵旻对此番出征,信心再次大增。

    因为,汉阳三郡的工坊,只是赵旻、荀彧等人在凉州的一个试点而已!

    赵旻翻身上马,返回军阵。

    见众猛将、谋士巴巴地望着自己,赵旻哈哈一笑。

    “有好消息!某等先至长安!待见到伯宁再详谈!”

    近八万骑兵,浩浩荡荡赶到长安城外十里亭时,已是当日酉时中。

    满宠、徐庶、孟建和张既四人,同样出城十里相迎。

    张既如今是大散关令,受马腾所托,前来长安城见赵旻,与赵旻协商作战计划。

    其实,马腾并不清楚,去年张既出使时,便已暗中投靠赵旻。

    只是二人皆未说破而已。

    张既身为能吏,综合素质不在梁习之下。

    从陈寿先生将张既、梁习编为同传,便可见一斑。

    他们的合传又被称为曹魏刺史传,传首为刘馥。

    其中刘馥、司马朗、温恢和贾逵都是关系户,能力一般。

    首发&:塔>-读小说

    无关系的梁习和张既,能与这四人合传…

    这已足以说明问题。

    此时此地,张既便提出来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作者题外话】:赵旻与那群糟老头子商议之事,请恕云某卖个关子。

    北宋元丰改制之前,官分为官、职、阶、馆、勋、爵六种。

    咱们拿文忠公欧阳修欧阳永叔举例。

    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观文殿大学士。

    太师是寄禄官,平章事是宰相,也就是欧阳文忠的职事官;

    开府仪同三司是阶,上柱国是十二转之勋,观文殿大学士是宰相离任后特封的馆职,包拯的馆职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康国公是爵位。

    这就是欧阳文忠的官…

    复杂不?

    这就是赵三郎,也就是赵光义折腾出来的东西。

    刘馥这个曹操所置扬州刺史,也就是妥妥的关系户…

    其人居然位于《魏书卷十五》之卷首。

    这一卷,又被称为刺史卷。

    同卷的,有兖州刺史司马朗(司马懿之兄)、并州刺史梁习、凉州刺史张既、凉州刺史温恢(西晋重臣温羡之祖)、豫州刺史贾逵(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父)等人。

    一言蔽之,除了梁习、张既,都是关系户。

    《魏书卷十五》的性质相当特殊。

    以陈寿赞语来看,这一卷属于刺史列传。

    然而,入选的六位刺史(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其子嗣基本都在魏末晋初显赫一时。

    原文来自于塔≈

    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魏书卷十五》赞语

    刘馥子刘靖是征北将军,刘靖子刘弘是西晋荆州刺史、车骑将军。

    (刘弘)以旧恩屡登显位。自靖至弘,世不旷名,而有政事才。晋西朝之末,弘为车骑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晋阳秋》

    司马朗是司马懿之兄,其子司马望(过继自司马孚)是西晋的司徒、大司马。

    义阳成王(司马)望,字子初,出继伯父(司马)朗,宽厚有父风……武帝受禅,封(司马望)义阳王,邑万户,给兵二千人……拜大司马。--《晋书义阳成王传》

    贾逵之子贾充、温恢之子温恕、温恕之子温羡亦显赫于晋廷。

    (温)羡字长卿,汉护羌校尉序之后。祖(温)恢,魏扬州刺史。父(温)恭,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

    帝甚信重(贾)充,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晋书贾充传》

    至于张既家族,曾因卷入权力斗争而一度受到打击(见《夏侯玄传》)。

    然而,张缉(张既之子)之孙张殷,在晋朝官至梁州刺史,虽远不及前其人显贵,但也不算差。

    原文来自于塔≈

    (李雄)遣李国、李云等率众二万寇汉中,梁州刺史张殷奔于长安。--《晋书李雄载记》

    另外一个例外就是梁习,《魏书》记载其子梁施袭爵,这一家族在西晋初年的情况不明,不过以同卷人物为参考,应该也颇为显贵。

    (梁习)薨,子施嗣。--《魏书梁习传》

    换言之,陈寿记载的六位刺史,其实都是“父凭子贵”的人物,并不能完整、客观地反映出当时的实际情况。

    纪传体史书的修撰原则,一般奉行“以事类相从”。

    即将同类型人物归入一卷。该卷的卷首人物,通常又在同类人物中最具代表性。

    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裴松之

    比如荀彧位于《魏书卷十》,也就是曹魏开国功臣传之首;

    程昱位于《魏书卷十四》,也就是曹魏开国九卿传之首;

    张辽位于《魏书卷十七》,也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传之首;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关羽位于《蜀书卷六》,也就是季汉五虎上将传之首;

    周瑜位于《吴书卷九》,也就是孙吴四大都督传之首;

    以上皆属此类。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刘馥这个次要人物,凭什么在《魏书》中占据主要地位?

    显而易见,刘馥的功绩,比梁习、张既差远了!

    有鉴于此,刘馥凭借寥寥无几的勋业,在该卷之中力压诸人,位列卷首,也便更加显得不同寻常。

    最大的可能,便是刘馥出身于曹昂生母刘夫人之宗族,因此凭借魏室外戚的身份,得到了地位方面的加成。

    这就好似《魏书卷十六》的卷首人物任峻。wwω.xしéWêи.cóm

    其人论功勋不及杜恕祖孙,论名望不及郑浑兄弟,但偏偏可以力压群雄,高居首位,其原因无外乎任峻是曹操的从妹夫。

    (曹操)表(任)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魏书任峻传》

    考虑到陈寿的《魏志》是以王沈的《魏书》为底本,可知在原始版本的魏朝国史中,刘馥等人的位次安排或许便是如此。

    概而论之,无论是“多为时讳”的狗贼王沈,还是具备“良史之才”的陈寿,在历史书写中,均不免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

    但不同于王沈那个狗贼,陈寿先生选择草蛇灰线。

    所以说,不带脑子读历史,反过头来骂用心读历史者,这样真的好吗?

    这几日连续加工作,导致云某总不得不用手机码字、上传,因此明后天均一更,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