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零八章 襄阳诣刘表,暗中使阴招1

    刘协在有了“儿子”、听闻益州、凉州收复后,觉得自己又行了…

    其人与刘皇叔刘瑁照常叙旧之后,便又一次向刘皇叔控诉起天杀的赵旻那“累累罪行”。

    刘瑁听得心惊胆战,尽管其人表面上…

    涕泪横流。

    其人不住叩首。

    “臣实不知,陛下竟受如此委屈!赵从文实乃逆臣也!”

    刘协恨得咬牙切齿。

    “皇叔,吾最初时尚以为,赵从文乃心向汉室、立志为周公之忠贞之臣,岂知其人在得志之后便原形毕露!”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刘瑁顿首于地,默默听着刘协的控诉,同时心中暗暗归纳总结:

    卫将军之罪一:不还政于天子;

    罪二:专断独行,与尚书台沆瀣一气,架空皇权;

    罪三:大肆裁撤官吏;

    罪四:肆意任用老弱病残及妇人,大失朝廷体统;

    罪五:不顾及祖宗先法、士族反对,执意丈量田亩;

    罪六:无视大汉列祖列宗之定法,私自撤征丁税,以至朝廷税收锐减;

    罪七:无视祖宗成规,篡改察举制,肆意增设察举名额;

    罪八:目无朝廷及纲纪,竟胆敢征收宗室田税,以至宗室怨声载道;

    罪九:罔顾士农工商四民之序,重工商而轻士人;

    塔读@^>

    因为这是各郡都想独立割据、士大夫们想垄断官位世袭的乱世!

    皇权在这乱世,一钱不值!

    刘瑁甚至认为,卫将军既然无僭越之心,你刘协就偷着乐吧,还要啥自行车啊!

    尽管这时代不可能有自行车。

    然而…

    让刘瑁震惊到无以复加的…还在后头!

    “皇叔,赵从文之罪行,可谓罄竹难书也!”

    刘瑁唯唯连声。

    他的意思是:啊对对对!

    然后,刘协突然开口…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乐文小说网

    【作者题外话】:史书中的“两条暗线”辩诬:

    除了上述的四条明线,另有两条暗线,可为袁绍“称帝僭越”的佐证。

    其一是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该条材料出自《献帝纪》。对袁曹一类的僭越者,刘艾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此语悖慢至极,不见于《三国志》。

    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献帝纪》

    曹操阵营中,关于“如何利用天子谋取霸业”有两条出处。其一是荀彧的“奉主上以从民望”,其二是毛玠的“奉天子以讨不臣”。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魏书十荀彧传》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魏书十二毛玠传》

    辞令上看,荀彧为柔、属王道;毛玠为刚,属霸道。但措辞均比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蔼得多。wwω.xしéWêи.cóm

    实际在《三国志》中,“挟天子”之语出自诸葛亮,用来骂辱曹操。

    原文来自于塔≈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蜀书五诸葛亮传》

    考虑到《献帝纪》作者刘艾曾在长安担任过侍中(190-195),系时事亲历者。颇疑陈寿此处是利用诸葛亮的“叙事视角”,来影射曹操的不臣之心。

    换言之,在时人笔下,袁曹一丘之貉,均是“借王道之名(奉主上)、谋霸道之实(挟天子)”的野心家罢了。

    其二是荀彧“度绍不能成大事”。

    荀彧投曹,本传称其“认为袁绍终无所成”。

    在《政在家门与汉末袁氏政权》一文中,则被引申为“荀彧看出袁绍有不臣之心”,故出奔东郡。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魏书十荀彧传》

    有趣之处,是《三国志》的成书背景,恰好是“荀彧直系子孙、把持西晋高位”的敏感时期。

    故《志》对荀彧本人,颇多避讳。

    比如人所共知的“鸩杀”被美化为“忧死”云云。

    原文来自于塔≈

    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魏书十荀彧传》

    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后汉书荀彧传》

    荀寓(彧孙)官至晋尚书、寓子荀羽亦为尚书;

    荀悝(彧曾孙)为晋护军将军,追赠车骑将军;

    荀恺(彧曾孙)为司马懿外孙,官至晋征西大将军;

    荀顗(彧子)入晋为司徒、太尉、太子太傅。

    荀氏满门朱紫,显赫无比。

    因此,陈寿对“袁绍的矮化”以及对“荀彧的美化”,很有可能受到西晋初年“官方环境”的影响。

    毕竟从现实情况看,彼时的袁绍幕府,颍川系“群贤林立”(郭图、荀谌、辛氏兄弟等),冀州系“高士盈门”(田丰、审配、沮授等),且有袁绍旧部(许攸、逄纪等)并为羽翼。德薄力弱、二十来岁的荀彧,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荀彧出奔,与韩信相似,不过是“良禽择木”的现实举动,何曾心系天下?须知,天子蒙尘、李傕郭汜攻屠颍川(荀氏老家)时,荀彧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彧)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魏书十荀彧传》

    考虑到同为颍川高门的钟繇,彼时便随天子波流西迁,两相比对,高下立判。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魏书十三钟繇传》

    更何况,曹老板当时是袁总麾下,荀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呵呵呵呵,符合逻辑吗?

    荀彧因总公司难以出头,是以主动申请下放子公司是真!

    绍叔不会坐视苟哥坐大,是以其人已在开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