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章 合力取江夏,壮士终返家8

    况且以黄祖之能,愚以为其人必将于邾县、鄂县二县设伏。主公,某等不如黄祖谙熟江夏地形,是故,愚以为某等当谨防腹背受敌也。”

    孙策闻言洒然一笑。

    “瑜弟不必过虑,某已备足火船,若伏兵自某等身后追至,某便放火船顺流攻敌;若两岸有伏兵,某等楼船居高临下,又有何惧哉?”

    显而易见,孙策因这些年屡战屡胜之故,有些膨胀了。

    连苟哥都视黄祖为心腹大患,试问孙策应对伏兵之计如此简单,又焉能顺利施展?

    黄祖若连如此简单之计都不能提前预估到,其人又怎配得上苟哥如此重视?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所以,瑜哥很焦虑。

    其人忍不住再次劝谏孙策。

    “黄祖乃沙场宿将,坐镇江夏多年、力保荆州东境无忧,主公万万不可大意。愚以为,主公当于船队首尾各遣出一队快船,以便及时探明敌情、尽快应对。”

    孙策颔首:“便如此!瑜弟速去安排便是。”

    周瑜松了口气,行礼后匆匆离去。

    他是真担心孙策会一意孤行。

    饶是如此,周瑜在下船之时,仍忍不住紧紧蹙起眉头…

    因为,他已将赵旻视为头号腹心之患!

    甚至,在周瑜看来,当赵旻如神兵天降一般夺下益州之时,孙策便绝对不应再攻江夏郡!

    因为,江东如今内部矛盾并未有丝毫缓解,若再结下刘表这个大敌…

    首发&:塔>-读小说

    孙策如今之处境,便可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

    一念及此,瑜哥忍不住轻叹一声。

    “欲挑唆江东与荆州争斗不休?从文好算计!江东从此危矣!”

    瑜哥愁眉不展、满怀心事,向船舷走去。

    他已开始思量,自己应当如何破此困局。

    尤其是…在当今天下已初现一统契机之时…

    尽管此乱世距一统为时尚早。

    瑜哥仰望天空夕阳、俯瞰无边大江,竟然有些黯然心伤。

    他为孙策苦心规划的隔江而治、徐图中原之策,随着赵旻先一步攻下益州、抢占大江上游而泡汤。

    同一时间,黄祖大营辕门处,气氛显得有些吊诡、荒唐。

    原文来自于塔≈

    【作者题外话】:94版《三国演义》第一集开头,被灌毒药毒死的那个小皇帝,便是汉质帝刘缵。

    汉质帝之死,是因为其人骂外戚梁冀为“跋扈将军”,所以被梁冀毒死。

    东汉,包括勒石燕然的大将军窦宪在内,大多嚣张不可一世。乐文小说网

    窦宪最终还是不得善终,还连累了其人的御用笔杆子班固。

    没错,就是班超的哥哥、《汉书》的作者班固,其人与太史公合称为斑马…啊呸!

    太史公与班固,合称为“班马”。

    东汉末代外戚何进外戚,着实丢了其人一众英雄前辈的脸。

    第一集刘、关、张市集相遇那一段,平心而论,有点儿假。

    且不提关公能抬起大几百斤重的磨盘,更不提张三爷是行走的磨粉机,咱就说说刘大爷…

    能分开两个万人敌的刘帮主,那哪里是刘备?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他分明是吕布附体!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赤壁之战以后(208),南郡一分为二。江北属曹魏,江南属孙刘,由周瑜出任该郡太守。

    (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吴书周瑜传》

    周瑜死后(210),刘备进驻南郡,自称荆州牧,治公安。

    公安县在江陵县南的油江口,本是刘备的临时扎营地区。据说取“刘公安营处”而得名。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江表传》

    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大力增设江陵与公安两县的城防,因此曹魏与孙吴一致认为“荆州坚城唯二”。

    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关)羽失二城,必自奔走。”--《魏书董昭传》

    不过随着南郡守将糜芳与公安守将士仁的叛变(219),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土地,也彻底化作乌有。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士仁,便是演义中的傅士仁。

    襄阳本是南郡的下辖县,后来被升格为郡。

    目前可见的所有史料,均表示襄阳郡是建安十三年(208)由曹操设立。我颇持怀疑态度,仅就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晋书》、《水经注》、《一统志》均称襄阳是曹操南征荆州时所设,从《三国志》来看,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一定道理。

    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水经沔水注》wwω.xしéWêи.cóm

    《关羽传》亦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蜀书关羽传》

    襄阳在江北,彼时处于曹魏控制下,关羽的“襄阳太守”当然只是虚封。但“太守”是郡之长官,可知赤壁之战以后,襄阳确实已经从县升格为郡。

    问题在于,襄阳升格为郡,到底是不是始于曹操?

    从蔡瑁的相关记载看,襄阳的行政区划改易,有可能始于刘表。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蔡瑁是南郡襄阳县人,但他的仕宦履历比较特殊,历任江夏、南郡、章陵三郡太守。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彼时有任官避籍制度,称作“三互法”(见《后汉书蔡邕传》)。按制度要求,本郡人不能出任本郡太守,本州人也不能出任本州刺史。照此而论,蔡瑁以南郡人身份出任南郡太守,未免太过奇怪。

    不过三互法虽然存在,却可以通过“改易籍贯”或“改易行政区划”来避开此限制。

    比如辽东人公孙度,“改籍玄菟”之后出任辽东太守;再比如下邳人陈登,分下邳东城县为东城郡,之后出任东城太守。

    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度父(公孙)延,避吏居玄菟。--《魏书公孙度传》

    迁(陈)登为东城太守。--《先贤行状》

    照此而论,蔡瑁能够出任南郡太守,说明彼时的襄阳县已经不在南郡的行政区划之中。

    那么是否有这种可能,即襄阳县曾被刘表划入章陵郡呢?从蔡瑁出任过章陵太守的记载看,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换言之,蔡瑁的老家襄阳,在当时应该是独立在南郡、章陵郡、江夏郡三郡之外的新辖区。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照此而论,襄阳县的行政级别变化,很有可能始于刘表。曹操进入荆州之后(208),对此既成事实则加以进一步确认。

    汉末王纲坠地,制度紊乱,地方军阀与土皇帝无异。张鲁改“汉中”为“汉宁”。辽东太守公孙度割幽州东部设平州、又分青州东莱设营州。可见“改易郡国”在当时极为常见。

    后汉末,张鲁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宁郡。--《元和志》

    (公孙度)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魏书公孙度传》

    刘表“不供职供,多行僭伪”,乃至“郊祀天地,拟斥乘舆”,可知汉廷对他的约束力趋近于零。

    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指皇帝)。--《后汉书孔融传》

    以刘表的僭越程度来看,他把自己的治所襄阳县升格为郡,确实存在比较充分的动机。

    以荆州刺史治的变化为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时的历史背景。

    自武陵汉寿而始,至南郡襄阳为止,各方军阀均围绕着荆楚之地各施所能,争衡博弈,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戏码。

    其实武陵汉寿的名称改易,比荆州刺史治的变迁更加有趣。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武陵汉寿,即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地所在,这一点人所共知,毋须赘言。

    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背盟,白衣渡江,荆州全境落入孙权之手,武陵当然也不例外。孙权大喜之下,给荆州故刺史治改名,改“汉寿县”为“吴寿县”。

    武陵太守领县汉寿,吴曰吴寿,晋复旧。--《宋书州郡志》

    魏国闻讯,当然不甘落后;于是擅署名目,将武陵汉寿县,改为“魏寿县”。还煞有介事地封太尉贾诩为“魏寿乡侯”。

    文帝即位,以(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魏书贾诩传》

    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与当年曹操假借汉廷名目,封刘备为“宜城亭侯”(宜城县彼时属刘表)的行径如出一辙。

    未知是否出于“明正法统”的考虑,在失去了荆州武陵汉寿县之后,刘备将益州广汉郡的“葭萌县”改为“汉寿县”。

    晋寿县本葭萌城,刘氏(指刘备)更曰汉寿。--《华阳国志》

    换言之,荆州武陵的汉寿,分别成了吴寿与魏寿;益州广汉的葭萌,则成了汉寿。

    晋朝统一后,又把西蜀的“汉寿”(旧葭萌)改为“晋寿”,把东吴的“吴寿”(旧汉寿)改回“汉寿”,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循环。

    原文≈~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可见遥领、虚封与擅署名目,在历史舞台上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其始末变迁,不觉令人莞尔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