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荆州观暮色,江东唱挽歌7


    何况张辽出身于并州边郡雁门,可谓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其人奋力施展骑术和枪法,在黄祖的中军阵中挥洒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只见张辽所到之处,不但惨嚎连天,而且血花不停飞溅,一时间竟无一人是张辽一合之敌。

    张辽身后那二百勇士,在士气大振之下,也同样奋不顾身地冲锋杀敌。

    处于中军正中心的黄祖看得目眦欲裂,同时也不由心惊胆寒。

    这时,张辽距黄祖大纛,仅仅剩下二三十步距离。

    黄祖的亲军司马反应极快,其人摘下黄祖的兜鍪,并将自己的兜鍪给黄祖戴上,急声催促道。

    “请将军速速过桥毁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黄祖热泪盈眶、张口欲言,却见自己的亲军司马已戴上兜鍪,并在自己的马股上狠狠抽了一鞭。

    “将军速走!待来日为我等报仇!”

    黄祖心知此战士气已被张辽所夺,于是其人长叹一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你等放心,老夫必为你等报仇雪恨!”

    言罢,黄祖连大纛也不敢带走,匆匆召集残兵便向逍遥津南侧的木桥逃去。

    早已无心恋战的兵卒们,以及刚刚被喊杀声惊醒的黄祖军兵卒们,一窝蜂般随黄祖向南逃走。

    如入无人之境的张辽毫不关心那些逃卒…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咱们简单聊一聊历史上的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215)闻名天下。

    此役张辽率八百死士大破孙权十万兵甲;文远止啼,吴军夺气,堪称“以寡击众”的典范。

    先来看合肥城是否固若金汤…

    这一点尤为重要。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

    首发&:塔>-读小说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十万甲士抵达合肥时,合肥城内仅屯驻七千魏军。兵力对比可谓悬殊。

    合肥旧城相当残破。吴黄龙二年(230)时曹魏便弃旧城不用,改筑“新城”,使为前线重镇。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吴书二吴主传》

    因此,魏武时代(213-220),张辽所镇守的合肥旧城,也称不上固若金汤的重镇。

    早在袁术治淮南(194-199)时,便因奢yín放纵,扬州百姓死走流离、人相啖食,江淮之间空尽。

    注意:合肥县与寿春县同属九江郡,在袁术那个时代,九江郡名为淮南郡。

    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魏书六袁术传》

    袁术的治所(即政权首府)淮南寿春即如此。术死前欲求蜜浆不得,谷仓内仅麦糠三十斛。

    术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韦曜《吴书》

    与寿春同属淮南郡的合肥,残破可想而知。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术败殁后,曹操遣沛国同乡刘馥入合肥,收拢饥民,重筑城防。

    注意:彼时时间不详,以前后文推导,当在建安五年(200)即“官渡之战”后。

    按记载,刘馥至合肥,“单马造空城”。

    这比初平年间刘表的“匹马入荆州”还惨。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魏书十五刘馥传》

    馥在合肥,勤谨奉事,屯储大量军粮和战备物资。

    刘馥刘元颖,将残破的合肥,逐渐塑造成“可堪一用”的前线重镇。

    但刘馥毕竟是血肉之躯,一己之力,数年时间,也不可能让合肥旧城产生质变。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时,城墙淋了大雨,竟“欲崩塌”;盖以草毡,才幸免大祸。城防质量可见一斑。

    (馥)建安十三年卒。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魏书十五刘馥传》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虽然彼时城市多非砖木结构,更不可能是钢混结构。

    而是夯土筑造;

    但即便如此,“淋了雨就有崩塌风险”的城防质量,也实难称道。

    张辽等七千人守卫的合肥,便是这样摇摇欲坠的“悬军孤城”。

    本书中的合肥城,虽比张八百守护的要坚固,但也强不了太多。

    所以本书中,张八百根本就没想过,要倚靠如此合肥城抵挡黄祖。

    千钧一发,决于一札。

    就在孙权重兵云集,合肥危在旦夕时,护军薛悌奉命驰援。考虑到彼时魏武在汉中,薛悌匹马而至,不过是“遥祝声威”。

    薛带来了曹操“作战方略”的手札。

    “魏武手札”是最关键的线索,反映了曹魏内部的“阶级分野”和“将相之争”,远比张文远先登陷阵来得有趣。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手札是这么说的:

    薛悌不要出战,乐进原地驻守,张辽、李典率军出击。

    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魏书十七张辽传》

    注意:护军即薛悌。

    乍看之下似乎合情合理,实际背后颇值玩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操的卫戍安排,完全不符合前线将领的作战特点。

    至少有三处问题。

    其一,受命驻守的乐进,不以防守见长,反而以“攻坚”闻名。看乐进本传,几乎是一柄无坚不摧的锋利尖刀,每战先登,蹈刃屠城。

    即魏武所赞“递为军锋”。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乐)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魏书十七乐进传》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二,受命出战的李典,性格谨慎,不以进攻见长,反而擅长防御。以黎阳之战协助程昱督运军粮,博望坡力劝夏侯惇勿战为典型例证。

    其三、受命与李典共同出战的张辽,与乐进、李典均“违戾不和”。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魏书十八李典传》

    魏武明知如此,却驱使二人共同出城迎敌。更不用说敌我寡众悬殊。

    难道曹操老年痴呆了?

    他要坐视张辽败殁、合肥倾覆?

    并非如此,曹老板乃天下英雄,岂不知其中关键?

    所以,他是故意如此。

    呵呵,曹老板用意何在?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