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三十四章:李二郎救兄长,将军府发飙

    ……

    这一日,亲兵都尉李秋从西府接令,便从靖王府卫队中精选五名战将,携带十匹从马,出了东都城。

    西望长安,满眼翠绿。李秋双腿一夹,那马仰天长啸,四蹄翻花,沿着潼关御道,如蛟龙入海,哒哒西行。

    一路上,人不下马,马不解鞍,渴了将水囊醇酒喝一口,饿了,吃一口干馍馍,一日的行程,傍晚时分,抵达晋阳宫。

    到了宫门,李秋气喘吁吁,“老哥,我是靖王府的,我来找太原留守李渊大人。”

    一位五十多岁的卫兵,引领李秋直奔大将军府,拜见李渊。李秋顺手从兜里捏出一块碎银,塞到那位老兵的手里,“等会到酒馆喝几盅,消消乏。”老兵一笑,啪哧一声,敬了一个军礼。

    李秋将李绩的手谕,交给李渊,李渊仔细一看,顿时吓得面色蜡黄,东都要打仗了,这,这,可咋办。这件事太敏感了,靖王府发出调兵令,我李渊很为难啊。

    李渊急招大将军府长史裴寂、司马刘文静、记室唐俭、温大雅,铠曹武士彟,左领军大都督陇西公李建成、右翼禁军司令长官、敦煌公李世民,以及左右统军窦琮、秘书殷开山等人,临时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爱卿,北靖王李绩令亲兵都尉李秋,带来东都急令,意思就是说,他从东线起兵,开展春季攻势,意在消灭隋军主力王世充部。”

    “师尊的意思,要我们怎么办?”敦煌公李世民问道,“师尊东线发兵,我们决不能坐山观虎斗。”

    “这就是我召集你们的主要动因,我们的行动是西进长安,还是挥师东进?”

    “靖王东线起兵,正是我们西取长安的最佳时机。我的意见,集中优势兵力,即日起,向长安方向进军。”秘书长裴寂说道,“随军主力无暇西顾,一路抢关夺隘,定能旗开得胜。”

    “西线同步举兵,我没有意见,只是东线王世充部兵强马壮、气势如虹,一旦李绩与他交手,恐怕吃亏的是靖王爷。靖王爷一旦举兵失利,东线势必全部沦陷,功亏一篑的结局,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想看见。”司马刘文静端着茶杯,慢慢地说道。

    “我赞同刘大人的看法,靖王势力单薄,在东都毫无根基,手上又没有整建制的军队,他拿什么去与江淮劲旅抗衡?”李世民大声嚷道,“不如大兵东进,与李绩部会合,对王世充实施全面包围,最终占据东都,号令天下。”筆趣庫

    “二郎此言差矣,晋阳与东都相距千里之遥,劳师袭远乃兵法之大忌,不要意气用事吗。”长使裴寂捻动着灰白的胡须,接着说道,“二郎的建议是好的,我赞成号令天下,但是必须先取长安。”

    “二弟的想法我认为很有道理,与其李绩孤军作战,不如我们西线发兵挺进东都,与其兵合一处,形成破竹之势,直捣黄龙。”陇西公李建成说道,“最好能东西两线,都能兼顾到,也就是说,东进和西取同步进行。”

    “父亲,不管你们最终如何定论,我与李绩生死之交不能忘,师尊已经发出集结令,我们决不能按兵不动。如果,李绩有什么闪失,我李世民也不活啦——”李世民一见李渊迟迟不能定夺,急得眼泪满眼转,大哥东线作战,我作为小弟的,岂能在晋阳躺在安乐窝里享清闲。

    “我们西线出兵,攻打关中隋军,这不是‘围魏救赵’吗。”

    “放屁——”李世民一声怒吼,怒目圆睁,众人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