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八十一章:当务之急,买马

    骑兵作为战争中一支机动化很强的兵种,又细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两种。

    所谓重骑兵,就是在装备上骑手和战马都披护铠甲,在战术上相较骑兵更偏重正面冲击。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骑兵穿重甲,而马不披甲,也叫重骑兵。

    重骑兵的优势,相对于轻骑兵有两点:

    第一点,防护好;

    第二点,自身重量远远大于轻骑兵和步兵。

    所以,一旦冲锋起来,其突防能力显然是要优于轻骑和步兵。

    在华夏,重骑兵是马镫被发明后才崛起的兵种。之前即使存在,也不是战争的决定力量。

    如果将晋室南迁(316年),作为重骑兵崛起的大致起点。

    将杨广第一次征高丽时(612年),近十万“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的重骑兵覆灭,作为由盛转衰点。

    华夏帝国重骑兵的兴盛期才不到300年。

    李绩的高谈阔论,纵横捭阖,一下子惊呆了李世民和李靖。

    “奇才,大哥对军事的研究,令我等汗颜。”李世民不住点头称赞道。

    李绩继续说道:“贤弟,我认为大唐已定,骑兵的重心需要改革。也就是要摈弃南北朝和隋朝的重骑兵导向。”

    李世民惊异道:“我也这样想过,只是一时不得要领,大哥,你说如何改呢?”

    “之所以要革新,主要是重骑兵自身的弱点很明显。”

    李绩分析道,具体讲,有三点:

    第一点,除了装备昂贵之外,重骑兵最大问题就是机动性缺失。

    也就是说,奔跑起来负重太多,不利于长距离、纵深作战。

    而机动性就是骑兵的灵魂。

    一件完整的铁具装,约重40至50公斤。特制的重铠可达100公斤。

    第二点,长枪和弓弩的杀伤力提高,让重骑兵的防护性优势变得甚为可疑。

    第三点,一个时代的骑兵风格选择往哪个方向发展,与面对的敌人和作战地域高度有关。

    李绩喝下一杯酒,看了看李世民。

    “帝国最危险的敌人,就是以轻骑兵为主的突厥骑兵,更擅长正面冲击步兵军阵的重骑兵不仅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站起来,望着窗外的塞北草原方向,接着语气加重:

    “并且还会在,对阵来去如飞的突厥轻骑兵时,将自身速度慢等机动性缺失放大。”

    “在作战地域上更是如此,如果大唐需要出塞对草原帝国展开大规模骑兵反击战。”

    “机动性更强的轻骑兵,显然更适合动辄数千里的长途奔袭和大纵深穿插。”

    李世民眼前一亮,是啊,还是轻骑兵的优势明显。

    可是,眼下,大唐马匹不足。李世民暗暗感叹:“大唐缺马呀。特别是能征善战的良马,极度缺乏。”

    “在马匹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你有从马的话,还得让从马专门背负铠甲等辎重。”

    “战斗时再让人和马穿上,我刚才也说了,但大概率是帝国军队缺马,做不到一人双马。更别提蒙古骑兵的一人三马至五马。”

    事实上,李渊派刘文静去突厥采购马匹,本身数量就不多。

    李渊的借口,就是慢慢来,不要一下子吃成胖子。

    李渊在617年起兵时,东突厥是当之无愧的东北亚霸主。

    和所有游牧帝国一样,东突厥赖以称雄天下的是它的骑兵,更准确地说,是轻骑兵。

    隋朝将领宇文述、张须陀等人都不止一次说过:

    “突厥骑兵来如急失,去如绝弦,若欲追蹑,良为难及,这就是典型的轻骑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