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百章:巨星的陨落(6)

    李二遂把房玄龄留在玉华宫,听到他病情稍好,脸上忍不住露出喜色,听到他病情加重,则忧愁憔悴。

    房玄龄留在玉华宫期间,反复对他的儿子们道:“我受主上的厚恩,不敢不说实话。

    而今,天下太平无事,只有东征高句丽之役,还没有停止。

    文武百官都不敢劝阻,我知道这种情形而不奏报,虽死也感责任未了。”

    于是拖着病体,挑灯夜书,给李二上了一道奏折。

    “《老子》认为:‘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

    陛下的武功、威名、恩德都应满足,开辟疆界,拓广土地,也应适可而止。

    而且,陛下每裁定处决一个重刑囚犯,都命作三次甚至五次复奏,并改吃素菜,撤除乐队,为的是敬重生命的尊严。

    现在驱使没有罪的士卒,把他们投到敌人的刀口之下,使他们脑浆崩裂,肝肠污染地面,难道不值得怜悯!

    如果高句丽违背做一个属国的礼节,可以诛杀他;欺压迫害人民,可以消灭他;将来可能成为大唐的巨大灾害,可以除掉他。

    但是事实上,这三个条件,他们全不具备,却无缘无故烦劳大唐,对内不过为前代洗刷失败的羞耻,对外不过为屡次被侵略的新罗王国复仇。

    岂不是收获太小,而损失太大。

    但愿陛下允许高句丽改过自新,焚烧跨海船舰,撤销动员命令,汉人与蛮人自然同声庆贺,远近平静。

    我早晚会死,如果能蒙陛下接受这次哀告,感恩之情,永不消灭。”

    李二夜读房玄龄的奏章,感动得泪流满满。

    房玄龄作为一位忠臣,其精神可嘉。

    劝说的话,也十分客观现实。

    但是,征服高句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绩率领的远征军已经深入高句丽腹地,且,捷报频传。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李二的女儿高阳公主,李二对高阳公主道,“您公公病重到如此程度,还忧虑我的国家。真的令我感动。大唐帝国,五百年才能出一个房玄龄,我害怕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

    明日。

    李二亲到病床前探望,握住房玄龄的手告别,悲伤无限。

    六百四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房玄龄逝世,享年七十岁。

    房玄龄辅佐李二,夺取政权,平定天下,最后在宰相官位上去世,历时三十二年。

    大唐帝国时期,举国上下一致认为他是贤能的宰相,可是又举不出他施政上明显的贡献,品德可谓达到巅峰。

    李二扫荡祸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珪、魏征诚心诚意向君王劝告建议,而房玄龄、杜如晦称赞他们贤能。

    本府、李靖东征西讨,战无不胜,而房玄龄、杜如晦在政治上密切配合,促使实现一代和平,把一切功绩都归于君王。

    说二人是唐王朝重要元勋,岂不非常恰当。多年后,李绩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着重写下这样一段感悟,用来勉励自己。

    李二并没有采纳房玄龄的建议,而是继续诏令越州军区总司令部(越州都督府)及婺州、洪州等州,建造海船及双舫船(两船相并)一千一百艘。

    不久,东征军青丘兵团总司令官(青丘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等从高句丽王国回军。

    有人举报,薛万彻在军中骄傲嚣张,任情使气,侮辱同僚及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