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百六十章:真假县令(3)

    杜编外笑笑,“话也不能这么说,抗震救灾、抗洪抢险、防疫、边关告急、土匪骚乱、忤逆案件查处,地方刺史,有时也可以临时动议。事后给朝廷备案即可。”

    “那就先从冯翊城调兵前来维持秩序。”

    褚遂良一向办事谨慎,可他是个文官,这调兵之事,程序上还不太熟悉。

    没有兵权者,私自动用军队,那可是军中大忌。

    一方刺史,权力其实很小。按照唐律,地方军政大权悉数交由地方监察御史代管。

    别说从冯翊城调兵,就是从冯翊城调来衙役这种工作上的正常安排,也得事先征求一下监察御史的意见。

    也就是说,刺史要和御史搞好关系。

    弄不好,监察御史照样弹劾你这个刺史。

    褚遂良初来乍到,云里雾里直接指挥调兵,杜编外迟迟不敢动身。

    他带来的衙役,也是以迎接地方大员为名,事实上是来帮助褚遂良拿行李、搬东西的,天不好,车子容易趴窝。

    杜编外带人及早的就从冯翊城出来,一路上相迎,就是没有见到褚遂良的影子。

    他们找了半天,从同州找到华州府,在华阴、朝邑、蒲州等几个县城反复查找,都说没有见到过京城来人。

    杜编外诧异了,难道褚刺史新官上任,忙着去几个基层县衙去调研了。

    调研是好事。

    可是,我们几个人负责接你的,你也得给个手信啊。

    杜编外还是不放心,派人去京城中书省打探,说是褚刺史一大早就从太尉府出来,直接去了同州府。

    派往同州韩城、白水、郃阳、澄城及各县区打探情报的衙役也陆续返回,大家一致报告,没有发现褚刺史的蛛丝马迹。

    杜编外一下子傻眼了。

    难道出现意外了。

    他考虑到褚遂良在京城做官,直言快语的,会不会被仇家报复了。

    比如那个刘洎的后人。

    话又说回来,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太史令,以直谏著称。

    他的家风很好啊。

    他不会嫉恨于褚遂良,让后人趁机报仇吧。

    再说了,明人不做暗事,刘弘业、刘广宗兄弟俩都是朝中官员,这个道理不会不懂。

    他们又不是土匪出身。

    人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可刘洎是君子啊。

    他含冤而死,受人诬陷,也没有谁直接说那个诬陷他的人就是褚遂良。

    难道是褚刺史得罪了瓦岗寨的土匪,被人害了。

    杜编外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时,一个衙役看见四道车辙直接去了潼关御道。

    “杜捕头,你看这车辙,好像是新的。还有重货啊,车辙很深的。”

    那个发现车辙的衙役蹲下来研究一番,肯定地说道,“杜捕头,我敢断言,褚刺史出了潼关了。”

    杜编外一惊,腹诽道,你很聪明,麻痹的,你别蛊惑人心。褚刺史是到同州上任,他去潼关外干甚。

    明察暗访?不对啊。他也不能到不是自己管辖的区域去暗访。

    那边隔着河东道,过了风陵渡口,就是都畿道境界。

    说白了,就是都畿道的陕州府衙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