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04 胸中自有一口气

    “怎么了?”太子妃被看得莫名其妙,便疑惑地问道。

    朱棣听了,带着一点气说道:“还不是你舅舅,来和我抢功劳了!”

    太子妃一听,脑海中立刻冒出她那个不省心的舅舅。就那脾气,天王老子都不服,经常惹出一些麻烦。不过没想到,好像这次惹麻烦竟然惹到了老四头上来了。

    为此,她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朱标。

    不过她还没说话呢,张一凡已经插嘴问道:“父皇怎么说?”

    一听他这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头看向他们。

    “父皇说了,你我领兵的事情,他要再考虑下!”朱棣还是有些懊恼生气的样子,回答张一凡道。

    朱标作为大哥,自然是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一凡看了朱棣一眼,就先把前面那段说了。然后朱棣跟着补充道:“我去找了父皇,父皇说那蓝玉说得有一定道理,他先考虑下之后再决定!”

    太子妃听到,有点头疼。

    她当然也是知道,她那个舅舅渴望军功,很想领兵打仗,最好是独自领兵打仗的机会。为此,有时候他也给朱标说了。

    但是,军中名将太多,蓝玉并没有独自领军的机会。眼见着敌人越打越少,他还只是一個从三品的大都督府佥事,一个爵位都没捞到。

    急啊!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蓝玉被憋到了,也是如此,在他扬名的捕鱼儿海之战,他才会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结果立下了泼天功劳。

    此时,朱标想了下便说道:“确实也是,四弟你毕竟才十六岁,也没真正的打仗经验,军中又有得是战事经验丰富的将领。要我看,那就再等两年吧?”

    朱元璋没有给他说过小心思,因此朱标并没有想到更深层的原因,就劝起朱棣来了。

    结果,朱镜静听了,却是不服气地插嘴道:“为啥?四哥带兵很厉害的,我见过。还有,我夫君是天下第一才子,他们两人一起领兵,肯定能赢!”

    她和朱棣的关系最好,在婚事上又得朱棣帮助很多,不管是从什么方面来说,她都不想看到朱棣不开心,被看不起,因此就仗义执言了。

    另外,她也没有违心说话。她私自跟着朱棣,看过朱棣带兵,令行禁止,至少她觉得朱棣带兵很好;至于张一凡这边,那更是有盲目自信了。

    朱标一听,立刻训斥道:“军国大事,女孩子家不要插嘴!”

    太子妃一见,有些头疼,连忙安抚道:“好了,好了,都少说几句,这是家宴,和自个兄弟有关的,说两句又不会传到外面去。用膳吧……”

    她这边说着话,朱棣却抬头盯着张一凡,两眼炯炯有神。

    这一下,看得张一凡莫名其妙,便问道:“咋了?”

    “我不服!”朱棣听了,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我年纪比他们小怎么了,霍去病十八岁便为剽姚校尉出征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我就小他两岁而已,怎么就不能带兵打仗了?”

    朱标一听,有些头疼道:“霍去病那是万中无一的将才,而且你也说了,大你两岁呢!你再等等,就等个两年,还怕没有带兵的机会?”

    很显然,他也不支持朱棣这么早领兵打仗。

    边上的张一凡见了,却是不这么想。

    朱棣和其他兄弟不同,那是真得对武事很有兴趣。他的军事才能,哪怕世人都说他运气好啥啥啥的,可华夏历史上也就他一个人是从藩王造反成功的。

    并且他这个成功,并不是说他派人给他打下的江山,而是他亲自领兵,亲自上阵,从北杀到南的。

    虽然说,朱棣如今确实是还有些年轻,但是自己可不是真正的十六岁。虽然是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但是理论知识绝对不少。如果结合朱棣的带兵经验和天赋来说,未必就不能爆发出火花来啊!

    这么想着,张一凡便开口对朱棣说道:“要不这样,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就是。你我两人联手,和那蓝玉比一场,要是赢了蓝玉,那别人对我们领兵打倭寇就没话可说了。你说是不是?”

    朱棣一听,顿时忘记了其他,一拍桌子说道:“好,我也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