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80 你白来了

    于是,他便对朱标说道:“你看,你认为的这些闲书,是不是受大众欢迎?”

    “那可不!”朱标听了,理所当然地点点头说道,“费脑子的书,有几个人爱看?”

    张一凡一听,便再问他道:“那这么受欢迎的书中,如果说得都是忠臣良将的故事,那是不是百姓都会认可忠臣良将,并且以此作为榜样,有意无意地学习他们?”

    朱标原本的脸上,是带着玩笑的笑容,可听到这话,顿时意识到了什么,随即表情严肃了起来,点点头说道:“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好像这些闲书也未必就一定是没用的!”

    张一凡引着朱标去了管理员休息的后院,偏僻之地,坐了继续聊天。

    就听他对朱标说道:“事实上,这种其实可以算是舆论的掌控。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文人更容易掌握舆论。到时候,他们向百姓说什么,那百姓听到的就是什么。”

    说着话的时候,看到朱标在认真听着,张一凡就进一步解释道:“就拿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来说吧,他当初推出的青苗法,其实和我这个钱庄有类似的功能,本意是好的。可是底下官员却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就曲解了青苗法,他们告诉老百姓,这個青苗法是他们所讲得那个青苗法,并不是王安石原本的那用意,如此以来,青苗法的执行,就歪曲了。这就是比较典型的舆论掌控的重要性!”

    朱标是万万没有想到,只是从闲书中竟然就引发出了这么大的话题,甚至都可能关系到国家安危这样的高度。

    并且,他也承认,王安石这个例子,确实能佐证张一凡的观点。

    于是,朱标立刻严肃了起来,仔细想了下之后问道:“那你在这方面,是有什么想法么?”

    张一凡虽然肚子里早就有货,但是,还是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我在想,这个舆论的控制,就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掌握在父皇的手中。要不然,以后底下官员曲解朝廷用意,曲解父皇的用意,而百姓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就是他们欺下瞒上的最好土壤了!”

    朱标听了,严肃地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而老百姓获取消息的渠道,从目前来说,因为他们不识字,所以只能听识字的怎么说。识字的说对说错,关系就很大了。如果他们都识字了,那么识字的人就没法歪曲朝廷真实用意。等到所有人都识字的话,就如同这些闲书一样,舆论控制的地方就会转移。有可能是受欢迎的书,戏曲、评书等等。其实,还有宗教也是,当初黄河石人一只眼的那种,同样是一种……”

    朱标真得没想到,这舆论控制,竟然是这么复杂,以前不注意的细节,都有可能是舆论控制的一种。

    要是朱元璋在的话,估计会比朱标更深刻地认识到舆论控制的重要性。

    此时,朱标听着张一凡侃侃而谈。等张一凡好不容易说完之后,他沉吟片刻之后,便看着张一凡说道:“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大明百姓尽量都识字,如此,方能保证百姓不被那些官吏愚弄?”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

    古代的读书识字,其实是垄断的。那些读书人,不希望有更多的读书人出现。

    最早的时候,是豪门世家的专利,士族的专利,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读得起书。

    所谓的寒门,其实也是相对于豪门世家来说的,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

    到了隋唐开始采用科举制,这个情况才开始慢慢改变。但是,读书依旧是和普通人家没有关系。

    哪怕到了大明王朝科举制成为唯一的时候,真正老百姓读书的,也还是很少。说洪承畴年幼家贫读不起书,只能旁听私塾被老师赏识,可谁又知道,洪承畴他爹是庠生,他爷爷是贡生。

    华夏的老百姓真正能读书,还是要等后世开始普及义务制教育时才算。张一凡在香山县实现的,有点类似义务制教育,但是不强制,以利诱之。

    此时,他借着这个机会,给朱标这个未来的皇帝科普下全民教育的好处,同时也是说给老丈人听的。要是有可能,就希望老朱同学能在他社学的政策上再进一步,就能惠及更多的大明百姓。

    毋庸置疑,朱元璋同学是重视教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下旨大规模推出社学。

    当时,朱元璋就曾下诏日:“自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弛,人纪荡然。加以兵乱以来,人习斗争,鲜和礼义,今朕一统天下,复我中国先王之治,宜大振华风,以兴治教。“

    但是,张一凡认为这还不够,他的这种社学推广,也就他在位时有点用,朱棣发动靖难,就一下破坏了社学,倒退了很多。

    到了成化年间,杨继宗为嘉兴知府,大兴社学,下令“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母。”这种如果形成制度,才具有约束性。只是很可惜,这只是某个知府自己下令而已。

    此时,张一凡听到朱标提到义务教育的话题,便提醒他道:“这一块,最好朝廷必须要有补助,要不然,有的百姓家,真得是上不起学的。朝廷投入了这个钱,未来人才就会多很多,受益是无穷的。”

    朱标听了,点点头说道:“有香山县为参考,我心里有数,等回头到了京师,我会和父皇商量的。”

    听到这话,张一凡就高兴了。

    一旦他们两人达成共识,那就等于大明开国两代皇帝的制度都会保持不变。经过两代皇帝的义务教育,那大明朝将来的成就,会得到一个历史上达不到的高峰。筆趣庫

    随后,又听朱标在继续说道:“第二,就是要进行舆论管控,包括且不限制这些闲书、戏曲、评书之类的审核……”

    听到这里,张一凡提醒朱标道:“其实,如果大明百姓的识字率高了的话,可以办一份报纸,就是报道各类消息的纸张合集,解读最新的朝廷政策,把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点评等等,都容易让朝廷掌握舆论,不至于被他人引偏了!”

    “这个可以有!”朱标一听,很感兴趣地说道。

    张一凡看着他,继续给建议道:“这种就是宣传了,通俗一些,方便百姓理解,如果能寓教于乐,那就更好了。”

    朱标一听,立刻想到了什么,便询问张一凡道:“你是说,把你的那些大白话的说法,还有那标点符号,是这个叫法没错吧?都推广开来?”

    “是啊,最好是这样了。”张一凡听了,也是想到了什么,便对朱标说道:“对了,还有,我觉得如今这个识字教学,还是太慢了,也不够效率。你看,可不可以这样,发明一套拼音,就是注释怎么读汉字的,定一套标准出来。这么一来,学子只要先掌握这套拼音的用法,就能自己认读不认识的字了,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