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54 朱元璋的考虑

    一听张一凡肯定的话,朱棣立刻严肃了起来,当即对张一凡说道:“这个不行,不能这么公开教了,我马上派兵,把所有听课的学生都控制起来,万一你这个课传出去的话,我们的敌人也知道了这事怎么办?”

    徐达和蓝玉等人听了,也是立刻跟着点头附和。

    “没错,能代替畜力,作用太大了!”

    “特别是不靠风力的船,海战无敌的,确实不能被敌人知晓!”

    张一凡听着他们的表态,有点傻眼,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这么想的。

    回过神来,看到朱棣等人确实非常认真的样子,张一凡便哈哈大笑起来。

    “咋了?难道我说错了?”朱棣一见,眉头一皱,有点不满地说道,“一凡,我给你说,这个事情你必须要重视,一如那火器改良一般,绝不能公开传授的!”

    张一凡听得还是笑,一直笑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压住了笑意问朱棣道:“你以为,那种动力装置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么?”

    “难道不是么?”朱棣听了,感觉自己被自己妹夫嘲笑,肯定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想不出哪里不对,便还是争辩道,“说起来,就一個烧水的道理而已,还不简单么?”

    他这话还真没说错,其实就是烧水而已,甚至到了后面核能发电,本质上也还都是烧水而已。未来的很多科技,都是烧水。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让朱棣心中一喜之时,却听他话锋一转道:“虽然确实是烧水,但是,你知道要想做出真正有用的动力装置,需要关联什么技术么?”

    朱棣听出来,接下来估计是专业的知识了,他就说不上来了,不过还是顺口问道:“需要关联什么?”

    “钢铁冶炼,加工,车床发明使用等等!”张一凡严肃了起来,侃侃而谈道,“其中还包括能量转换原理,做功,压强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虽然我已经上了两节课,给了他们启发,但是要想做出来,就凭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的。”筆趣庫

    朱棣和徐达等人听了,顿时哑然。

    他们没想到,从大驸马的话里听出来,这里面还涉及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这人和人比起来,怎么就那么大的差距呢!

    张一凡看着他们几个人的表情,并没有得意,而是继续用非常认真的表情说道:“不管如何,等到这种动力装置面世之后,别人看到了也一样能知道这种东西是怎么做的,但是关键是,做出来的技术,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就比如说蒙元吧,就凭他们的工匠能力,我把东西放他们面前,让他们去模仿,他们都不一定能造得出来!”

    听到这话,朱棣和徐达等人,脸色顿时就轻松了起来。

    当前大明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元,他们学都学不会,至少就能让朱棣他们放心不少了。

    而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为什么?因为他们工匠的储备能力,根本不能和我们中原王朝相比。这个动力装置的背后,涉及到了冶炼等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大明要继续保持领先,一定要在工匠基础上,或者说人才储备上保持领先。我指得,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领先。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发扬我的新学,想让父皇把新学加入社学,加到以后的科举里面去的原因之一。”

    “将来的时代,如果朝廷只注重四书五经,只注重儒学的话,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你们不要只看到我们大明周边的小国。这个世界很大,成吉思汗当年到过的地方,都在求变。匠学的进步,千万不要小看。”

    “未来的不说,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人类从青铜器的使用到钢铁的使用,不是靠儒学能有这个进步,而是匠人的手艺进步。火器的出现,对于刀枪剑戟又有多大的影响,伱们几个应该非常清楚。如此种种,都可以说明,技术的进步才是我们人类要想保持领先所最需要重视的。”

    “……”

    张一凡趁着这个话题,把科技进步这个概念展开,侃侃而谈起来。

    就见朱棣和徐达等人,听得非常震惊。

    大驸马从古说到今,再谈到未来,所举得例子,他们也听得明白。完全可以说,这是第一次,让他们以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认识到了匠人的活计是多么重要?

    虽然说,古代这些人,其实对于匠人也是比较重视的。任何一支军队,包括野蛮的草原部族军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但是,都不会杀匠人,而是掠夺回去用。

    但是,他们都只会是基于当前匠人的劫掠而已,很少会鼓励这些匠人发明创造。

    而如今,张一凡所说得这个匠人重视的高度,在他们听来,就是前所未有的。也让他们明白,匠人技术的提高,对于国家会有多重要!

    朱棣听完之后,表情同样很严肃,沉默了一会之后,他脸色郑重地对张一凡说道:“明日我就要启程前往辽东坐镇了,临走之前,我会给父皇写一份奏章,我支持你的新学让大明更多的学子学习,提升我大明的学识。”

    徐达也是点头说道:“明天我们几个都要出发了,临走之前听你一番言论,真是开了眼界!”

    ……………………

    张一凡在北平这边以蒸汽机为例子,教授他的学生以物理知识的同时,朱棣和徐达等奏章,先后没差多少时间送到了京师,送到了御前。

    朱元璋看到他们的奏章之后,也是震惊。

    张一凡那边,是有他派过去的锦衣卫护卫。有关张一凡的言行,当然也会定期向他禀告的。

    但是,锦衣卫校尉那边的禀告,远没有朱棣和徐达两人专门向他禀告这样引起他的重视。并且,朱棣和徐达是专门针对张一凡的新学之重要而上奏章的。

    如果说,朱棣还年轻,他在这方面还不算什么的话,那徐达等资格够老,眼光绝对是没问题的,连他都是非常肯定张一凡的新学,那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朱元璋自己认为,他已经足够重视自己这个大女婿的学问了。但是没想到,根据这两份奏章来看,绝对还是不够重视。

    联系那个烧水的原理,徐达从各方面都指出张一凡学问的重要性。在奏章的最后,徐达甚至感慨到,匠学之重要,必须要改变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了。而张一凡的新学,就是提高匠学的学问,工具。如果普及开了张一凡的学问,那大明国力的强大,绝对不是嘴巴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