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后记

    做为传统写手第一次试水网文,感触良多。

    首先要感谢塔读平台和塔读的小编亮亮给予拙作与读者见面的机会。从事创作一个来月,尽管人气不尽人意,但从数据看来,还是收获了一批传统型军事读者的认可。很荣幸。谢谢!

    先说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就是《未见硝烟》创作背景和主人公的后续故事。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部分都是真实发生的,是本人多年来阅读各类文献和碎片资讯的积累。这恐怕是传统写手的创作习惯吧。力求小说内容真实、合理,不脱离实际。

    小说中接收“逆产”的故事情节、特派员叛变的情节、二号主人公王一山部队的成长经历、珍宝岛肉搏战等等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文中珍宝岛肉搏战部分内容借鉴了旅日作家萨苏先生的文字,特向萨苏先生致谢。本人是萨苏先生的粉丝,望萨苏先生海涵。文中处决那个“黄山”特派员,是中央特科红队成员全线暴露的发端。因损失惨重,在1934年我上海地下党不得已全面退出上海。第一次写网文,不懂展开线索,还有敏感词汇太多不会变通规避,所以匆匆略过,后续也有类似的故事爆点没有写出来。现在想想,甚为遗憾。

    小说结尾在二号主人公王一山转变新的身份、接受新的任务中戛然而止,实属无奈之举,请喜欢此文的读者多多包涵。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借此机会,将原计划后续的故事脉络在此处和各位忠实读者做一个交代:

    王一山后期奔赴日本执行秘密任务,主要目的是协助中央清扫新中国东亚地区的外交障碍。

    彼时,新中国承受着美苏两大国际势力的压制,外交空间、经贸空间逼仄,甚至在联合国都没有发言权。特别是西方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对中国进行经贸围堵,使得新中国承受着比苏联还多5000多项的贸易禁锢。百业待兴的新中国虽然在各个领域内奋起直追,但基础薄弱,步履维艰。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一骑绝尘,给我们国家的政体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说到底,国家太穷,财力羸弱,什么所谓的制度优越性都成了一纸空谈,徒增笑尔。

    在这种背景下,与日本建交,打破东亚圈外交和经贸禁锢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因为日本在60年代末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旦中日建交,各种壁垒将会随之破除,例如中韩建交、台湾退出联合国、大陆逐渐引进成套的先进工业设备等等将顺理成章地一一实现,新的战略格局将逐步形成。www.

    但是,与日本建交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日本两届政府,岸介、佐藤内阁都是反华政府,和台湾方面关系密切。因中苏撕破脸皮大打出手后,苏联外交也逐渐倾向日本,对日本政府极尽拉拢之能事,甚至允许日本飞机自由进出西伯利亚。台湾方面则派出的两任驻日“大使”都军政高层精英,与日本右翼势力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在大阪“世博会”勾结日本右翼黑帮“菊旗会”上演了“辱旗事件”。

    台湾当局还利用日本工人、学生运动抹黑中国,刻意制造“**论”。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在日本国内有着广泛的市场,给中日建交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然,反动阵营也不是没有内部矛盾。《日本安全条约》、钓鱼岛问题其实在60年代就已经开始凸显,台湾当局在彼时态度还是比较强硬的。

    王一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赴日,利用“中国籍残留日本人”的身份开展工作,与台湾黑势力、日本右翼势力、日本左翼极端势力、苏修势力开展了一场错综复杂没有硝烟的战斗。

    最终在新中国外交战线、隐蔽战线的战士们、日本亲中势力的共同协作之下,新中国赢得了胜利。中日于1972年顺利建交破冰之后,中韩建交,中美建交,台湾伪政府灰溜溜退出联合国。

    现在细细想来,改革开放的国策应该是第一代伟人当年定下的调子。他老人家以博大的心胸包容了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给予了切合实际的指导。以至于后来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有了破旧创新、大胆尝试的勇气。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隐蔽战线的战士。

    笙箫吹落梅2023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