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43章 旧情难舍

    第343章旧情难舍

    张大栓的日子不好过。

    他逃走的时候,是去年阴历四月,那时候,大梁山的小麦还没有熟透,庄稼也没有收割。

    趁着张建国在路边撒尿,他打翻了两个民警,从三马车上跳下来,窜进了旁边的原始树林,消失不见。

    等两个民警爬起来的时候,张大栓早没影了。

    上面也安排过搜山,可将整座大山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张大栓的下落。

    大梁山面积太大,方圆八百多里,不要说藏个人,藏一群大象也找不到,好比大海捞针。

    张大栓就那么逃走了,落荒而逃,一口气翻越好几个山头,神情安定以后,天色已经黑透了。

    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没费多大的力气,他就将手铐弄开了。

    张大栓家是祖传得木匠,留下了开锁的手艺,而且手艺之高超,冠古绝今。

    鲁班秘籍里就有开各种锁头的诀窍,早些年的木工,都要在家具上安装锁头。

    锁头跟木工是密不可分的。

    张大栓将一根长蒺藜,慢慢刺进了手铐的锁孔里,轻轻一晃,手铐就开了。

    然后,他赶紧找地方躲藏,躲进了一个隐蔽的山洞里。

    他是大梁山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梁山,年轻的时候就是打猎的好手,对这一代的地形非常熟悉。

    张大栓之所以逃走,是因为他舍不得家里的女人大栓婶。

    也舍不得老相好的大白梨。

    最关键的一点,儿子二狗还没有成亲,他没有亲眼看着自己留下后代香火。

    看不到后代香火出生,享受不到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张大栓死不瞑目。

    他知道自己一旦被送进城市的看守所,这辈子就完了。

    放火,杀人,罪不可赦,不挨枪子,也会蹲一辈子板房。

    张大栓是条硬汉子,宁可死也不想受牢狱之苦。

    多活一天就是赚头,能够亲眼看着二狗娶个媳妇,生个儿子,能够亲眼看到孙子出生,我张大栓死了也可以瞑目。

    所以张大栓逃的理直气壮,也理所当然。

    因为那时候是初夏,身上的衣服不多,所以他还没有感受到寒冷。

    大山里没有吃的,他就昼伏夜行,白天在山洞里休息,晚上返回村子的庄稼地,偷山果吃,偷春玉米吃,偷豆荚,偷南瓜。

    大梁山有的是庄稼,有的是蔬菜,只要山里的动物可以生存,他照样可以生存。

    大梁山的果林开始结果了,四月就有成熟的山果上市,哩哩啦啦,一直结到十冬腊月,大雪纷飞。

    虽然新树的结果量不是很大,但是张大栓吃不了多少。

    另外,他还用木棍做了几个兽夹子,捕食野兔,捕食野猪,捕食山鸡。

    抓住那些野兽野禽,他就拉进山洞,退毛以后烤来吃。

    开始的几个月,虽然日子苦,但勉强还能支撑。

    但是,一到十月,他就作难了。

    因为天气开始渐渐转冷,北风开始呼啸,温度一天天下降,那身单薄的夏衣就不起作用了。

    张大栓冷得不行,每天夜里都打哆嗦,上下牙齿咯咯作响,尽管山洞里的柴火很旺,可野地里烤火,一边热。冷风还是呼呼往他的脖子里灌。

    最后一批山果被村民采摘完毕,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吃的也没有了。

    张大栓冷的时候,就往山洞的草垛里钻,抱着树叶子取暖。

    可总在山洞里也不是个事儿,人总要刨食吃,要不然就会饿死。

    他想到过回家,想到过半夜偷偷返回村子,跟女人大栓婶团聚。

    但是又害怕,担心上面有人盯着自己家的房子,再次将他抓住。

    那帮子民警狡猾地很,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他觉得家早就被控制了。

    回去找媳妇,那是找死。

    一场大雪将大梁山彻底染白,张大栓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劫难里。

    身上没有衣服穿,肚子饿的不行,整天咕咕叫。

    野地里的山鸡不出窝了,野猪也不出窝了,兔子更是敏捷了数倍,不好逮了。

    唯一能出来的就是野狼。

    野狼的嚎叫声更加凄厉,更加慎人,传得也更远。

    张大栓知道自己的体力不行了,一旦出去就会被野狼围攻。

    最近,大山里来了一群白毛狼,个子非常庞大,攻击力也十分迅猛,张大栓担心会被撕成碎片。

    咋办?该咋办?总得搞点东西吃,总得弄身棉衣穿吧?要不然就冻死饿死了。

    张大栓纠结不已,也颤抖不已,望着不远处灯火阑珊的村庄,他一直想回村去看看。

    好不容易挨到了年三十,张大栓觉得,村子里的人一定十分松懈,应该没人注意他。

    不如,现在就回村,赶紧填饱肚子,弄点吃的,弄件衣服,然后再上山。

    这样想着,张大栓身不由己,两脚已经走出了山洞。

    他跳下了不老峰,翻过鹰嘴涧,穿过葫芦口,踏上了村子里通向山外的那条大路。

    大路上净是雪,脚脖子深。

    那些大雪被车辙走过,都成了冰凌,踩在上面特别溜滑,张大栓几次摔倒。

    可他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向着村子的方向靠拢。

    来到村口,村子里的年味已经很浓,家家户户贴起了大红的对联。

    每家每户的门前,全都燃放了鞭炮,鞭炮的大红纸销子漫天飞舞,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还有饺子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