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0358【观政六】


    陈东说道:“经略相公有减租减息令,以往欠地主的高利贷,按年息一分来还。已偿还利息超过本钱的,不用再算利息,只还本钱就行。已偿还利息超过两倍本钱的,啥都不用再还。从明年起,新贷钱粮,年息不得超过两分半……”

    役夫直接把担子放下,不可置信道:“还有这种好事?”

    陈东说道:“此令已颁布一个月,从明年元旦开始施行,但官府早就该告知百姓。你竟然没有听到丝毫风声,必是有人故意隐瞒,我得好生记上一笔。明年元旦之后,那个刘员外若不减租减息,你就去褒城县告官。若褒城县不管,就去汉中府城告官,经略相公会为伱做主。”

    “俺肯定去,能少还恁多钱粮,拼了命也要告官!”役夫的双眼在冒光。

    陈东又问:“你这次来做工,可领得多少工钱与口粮?”

    役夫说道:“每天两顿,一顿干的,一顿稀的,这活累人得很,也吃不怎饱。工钱每天30文说是干完活再给。”

    陈东怀疑有人克扣粮食,立即去找符行中。

    符行中却说:“是我让扣的,经略相公的钱粮,还未完全筹措。地主摊派的钱粮,也还有许多没运到,只能暂时省着点吃。堰坝这边我亲自盯着,口粮与工钱肯定不会出错。还有几段主堰渠在疏浚,派了些官吏分段负责,阁下可以去那边看看。”

    陈东闹了个乌龙,又去问其他役夫。

    忙活大半天,终于有个自耕农说:“俺家总共典出六亩地,这回丈田只剩四亩,还剩两亩找不见了,官府已另给了田契。”

    陈东说道:“这种事情查不清楚,你可以去报官,能拿回一半田根(田骨)。其实丈田的时候,你就该给官差说,自动一人一半的。”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朱国祥为了快速方田,让官吏快刀斩乱麻,查不清楚的直接一人一半。

    大宋开国之初,也曾打算搞授田制,原则上所有土地都属于朝廷。

    但阻力太大,不可能成功。

    于是已经收归国有的土地,佃租给农民耕种,其余私有土地发给田契。随着时间推移,佃耕官田的农民,自动获得永佃权。

    而官田经常赐给文武百官,文武百官获得所有权,但无法获得使用权。这就出现第一批“一田二主”,在宋代叫做田根、田面,在明清两朝叫田骨、田皮。

    王安石为了获得变法启动资金,大量出售官田的田根,“一田二主”全面私有化。

    与此同时,许多拥有完整田产的地主,遇到困难想要筹措资金,却又不愿把田产彻底卖掉。于是,就出售田产的使用权,这种行为叫做“典卖”。

    典卖一般设有年限,拥有田产所有权的田根主,只要给得起钱,到期可强制赎回使用权。

    而拥有使用权的田面主,如果原主不赎回,到期可优先购买所有权。

    如果田根主拿不出钱,田面主也不想买,田根优先出售给亲戚或左邻右舍。亲戚或左邻右舍不买,其他人方能拥有购田资格。

    田根和田面,不论期限,皆可转卖。

    给官府交税,是田面主的义务,也就是土地使用者交税。

    签订典卖合约,必须在官府交过户税,否则打起官司来很难说得清。

    发展到北宋末年,一块地的田根和田面,早就不知转手过多少次,完全就特么是一团乱麻。所以才有那么多隐田逃税,所以太监李彦能够乱收租,因为大部分田产都难确权。

    朱国祥现在清查田亩,还得理清田根和田面。

    对于那些历史遗留问题,实在无法确权的土地,能拿出田契或合约的,那就一人分一半,或者干脆多人平分。

    而且规定,从明年元旦开始,此后的私契官府不认。田主在典卖使用权时,如果不到官府报备过户,该处田产的赋税依旧由田根主承担,等于把田卖了自己还要继续交税,如此才能避免田册与赋税的管理混乱。

    肯定有无数小民,由于信息不畅而被坑害,但这属于阵痛,朱国祥是不会管的。

    另外,田根、田面合一的田主,因为拥有完整田产,交税时按照正常田赋收取。只有田面的田主,要多交一笔“田产分离税”,这是逼着田主拥有完整产权。

    陈东对这役夫安慰一阵,心里忍不住叹息。

    若非是造反,哪能理得清田亩?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

    只有真正掌握刀子,才能快刀斩乱麻。

    王安石那会儿,是方田令的最后希望,因为大量田根掌握在朝廷手中。

    王安石把官府的田根卖掉,田根自由转手之后,换成天王老子来都搞不明白。蔡京方田均税是必然失败的,就算基层官吏兢兢业业,也没那个本事把隐田理顺。

    陈东突然觉得,只有造反才是唯一出路。

    (感谢行情步雨的盟主打赏O(∩_∩)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