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八十三章笔下道不尽

    昊王入京的消息顷刻间上下传遍。

    早朝时,李从厚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脸上微有笑意。

    下朝后,他将礼部尚书宣平侯,新任兵部尚书王子澄叫到了御书房。

    礼部的职责是做好迎接的工作,宣平侯呆了半刻钟的时间,领了旨便出宫忙活去了。

    王子澄则在宫中陪皇帝用了饭,方才回去。

    王子澄今年四十有二,在先太子在世前,便在詹事府当差;太子病逝,詹事府解散,他又跟在李从厚身边。

    李从厚做了皇太孙,以一己之力推他入兵部,官海蛰伏了十来年后,终于坐上尚书之位。

    随后几天,皇帝亲领的上直十二卫,兵部管辖的二十二卫的统帅频繁出入兵部。

    京中的布防频频调动,一时间风声鹤唳。

    诸侯伯爵、文武百官们见这势头,都老老实实安守家中,妓院酒肆茶坊的人都少了许多。

    明明是炎热难耐的夏天,硬是露出几分萧索的秋意来。

    十天后,诸事安排妥当,所有人静等昊王入京。

    此刻,李君羡领五百亲兵已到承州,离京城只有百里。

    承州知府亲迎昊王入城,并将自己的府邸让出来,又设宴款待。

    酒过半巡,李君羡借口醉了,朝顾长平递了个眼色,便醉步离去。

    顾长平匆匆跟上。

    清浅的月色下,二人并肩散步。

    李君羡面色凝重道:“京中怕是布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我入京后,好来个瓮中捉鳖。”

    顾长平胸口一滞,叹了口气,“这一步棋的确险得很。”

    数日前。

    他快马加鞭入了北府,李君羡得了消息等在百里外,二人见面,彻夜长谈,分析时局利弊。

    时局还未到兵刃相见的时候,想要保存实力,只有一条路可走:入京面圣。

    入京简单,但如何活着走出京城,怕是艰难。

    顾长平提出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带王妃和两个嫡子入京,给皇帝做投名状,一来显示诚意,二来也可拖延些时日。

    李君羡听罢,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一来,这一趟他几乎是把整个身家性命都带到了京里。

    可万一呢?

    世上最怕的便是万一,万一皇帝不顾念叔侄情份;万一直接将他扣下,或者直接杀了……

    北府的十万大军就算插了翅膀,也难救回他们的主子。

    顾长平垂目一笑道:“难不成十二郎还有更好的办法?”

    不等李君羡开口,他又兀自接道:“这世上不止十二郎一个人想活,你的王妃也想活,你王妃的大哥也想活。”

    昊王妃是先帝亲自指的婚,娶的是安宁侯的女儿。

    老安宁侯早已做古,侯位由其儿子周明初继承,周明初是坚定的拥护太孙一派,新帝上位后,也没亏待他,把天子亲领的上直十二卫中的神策卫交给了周明初。

    周明初与昊王妃同出一母,自然是想妹妹、妹夫好的。

    “子怀的意思是……”

    “带王妃和两位少爷回京,一来是给皇帝看,二来也是给周明初看,哪怕他与十二郎走得不十分近,看在两个嫡亲外甥的份上,多少会生出些不忍之心。由他在中间调停,这一行哪怕有十分危险,也减了五分。”

    顾长平看着他,“还有五分,只看天意。”

    夜色晕沉,树影杳杳,李君羡瞬间明白了意思。

    周明初出面说和,只能起到拖延些时间的作用,后面皇帝会如何行动,便是君心难测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谁也预料不到。

    两人足不出户整整三天三夜,同吃同睡,方才把入京的种种定下来。

    只是离四九城越近,前途未卜的不安渐渐放大。

    今晚上风平浪静,几天以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