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八十八章:家奴自有家奴的用法!

    “大汉坏在宦官手中?父皇说笑了,宦官乱政固然有罪,但把大汉崩坏的罪责完全推到宦官头上,这跟把夏商周的灭亡归咎于妹喜、妲己和褒姒这些女人头上有何区别?”

    看着老爹那带着考校的揶揄微笑,刘禅却是不禁一脸戏谑的摇头笑了起来。

    “在儿臣看来,比起宦官来,那些‘高风亮节’的士族大夫,才是让我大汉崩坏的罪魁祸首!”

    末了,说到那些士族大夫之时,刘禅更是不由得一脸的嘲讽与不屑。

    说起来,‘东汉’亡于宦官乱政是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固有印象。自从桓、灵二帝之后,多数人都把时局的混乱归咎于宦官乱政。各种反叛、政变行动也都是打着诛杀宦官的口号,但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

    但在刘禅看来,如同后世大明的‘阉党’一样,这‘东汉’的宦官们,更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替皇帝背锅的‘背锅侠’而已。

    虽然‘东汉’的宦官确实做了许多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坏事,但那些事情难道士族大夫就没做过?比起宦官来,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士族大夫恐怕做得更甚吧?

    只不过如同被文官集团掌控了舆论的大明一样,操控了大汉舆论权的‘东汉’士人,也是同样对士族大夫的恶行隐晦不提,只宣扬宦官的罪行罢了。

    比如汉初官至大司徒的名儒欧阳歙,因为贪污了上千万被判死刑,不但死前有上千名太学生为其求情甚至代死,就连被处死后,也被士族大夫们大肆营造舆论,逼得光武帝都只能为其赐棺木和丧葬费,还得追赠官职。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的士族大夫,在道德舆论方面,和后世的‘白皮’们一样,都是具有双重标准的。

    至于桓、灵期间的两次党锢之祸,在刘禅看来,那也不过是依附于外戚的士族,与宦官所扶植的寒门士人间的利益争夺而已。

    而这个利益争夺的本质,其实说到底还是皇权与世家大族的利益争夺,宦官只不过是皇权的代言人而已。

    而且与那些耍嘴皮子、笔杆子的士人不同,宦官势力的崛起,靠的可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正为君主、为国家立下了巨大功劳的。

    要知道,自‘东汉’中后期开始,很多皇帝都是年幼儿继位,然后就是熟悉的太后临朝、外戚专政。

    而皇帝长大后,不肯放弃手中权力的外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做的恶事更是不胜枚举,就连数位皇帝也都是死于外戚之手。

    而对于这一切,士族大夫们又是个什么态度?除了极少数人能够与之据理力争外,绝大多数的所谓士人却是要么依附于外戚为虎作伥,要么保持沉默不作为。

    所以,在士人靠不住的情况下,皇帝也就只能依靠宦官夺权。而这些宦官也不负皇帝所望,多次以弱胜强,帮助皇帝扳倒了权倾天下的外戚,从外在权臣手里夺回了权力,让朝政重回正轨。

    可以说,宦官势力的崛起,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自己的责任。而如果没有宦官维护皇权,‘东汉’早就重蹈了‘西汉’末年的覆辙,被外戚篡夺了。

    而这些功大于过的宦官们之所以背上了崩坏大汉的罪名,一切的原因不过是胯下少了二两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