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5章 科举到底有啥问题?

    只是,不知道原因的朱元璋,内心就像是有蚂蚁在爬,根本没心思看朱标书信后面的内容了。

    “重八,实在不行,让标儿再问问呗。”

    马皇后朝着朱元璋建议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没必要,苏璟都看出问题来了,难道我大明的臣子都是废物,找个问题都找不出来吗?”

    老朱不是朱标,啥事都找苏璟,这成什么了?

    况且现在科举有问题苏璟都盖棺定论了,再找总不会那么难了吧。

    马皇后看到朱元璋这副表情,也是没再多说什么了。

    她很快告退,而老朱则是直接摆驾朝着翰林院过去了。

    翰林院内。

    以宋濂为首,几名大学士正在忙活着。

    刚修完《元史》的宋濂,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

    因为老朱又下诏修《祖训论》,也就是后世的《皇明祖训》。

    这事和修《元史》不同,只需要查找资料,一一印证,然后再统合修订起来就行了。

    《祖训论》那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戒。

    所有的内容,全得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来。

    老朱本人虽然在起义之后,一有时间便多读书,文化水平肯定不是泥腿子。

    但在文采方面,还是差了许多的。

    所以呢,这修《祖训论》就是得先让朱元璋提个大概意思,然后翰林院再自行润色修改,形成底稿。

    底稿交由朱元璋审核,若是通过,那么再继续往后修,没通过就改。

    这和苏璟前世领导要材料差不多,只有大致意思,没有标准规范。

    过不过,全看老朱的心意。

    而且更狠的是,《祖训论》到底要写多少条,老朱自己也不知道。

    反正就是想到了提一嘴,下面的人就得累死累活哼哧哼哧的去修。

    兴许过几天忘记了,直接否了。

    这忙活半天的人还不能有半点不满的情绪,有时候润色的不好,可能还要挨骂。

    只能说这活,是相当的有难度。

    当然,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一个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水平还是在线的。

    即便是这样,也修了六年才书成。

    可以想象,这《祖训论》到底经历了多少删改,有多少个不同的版本。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的传唤声响起,翰林院的众人立刻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到了门口处集结。

    朱元璋出现,翰林院学士立刻朝着他行礼。

    “诸位,伱们都是翰林院学士,朕有一事,需要你们弄清楚。”

    朱元璋朝着宋濂为首的众人道。

    “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宋濂是翰林学士承旨,乃翰林学士之长,这里他最大,自然是他开口。

    朱元璋看向宋濂道:“明年大明即将举行的科举有问题,朕要你们找出来。”

    科举有问题!

    朱元璋此话一出,一众翰林学士的脸色皆是一变。

    这科举之事,正在他们翰林院的职能范围内。

    为了明年大明重开科举,他们也是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搞完了科举的章程。

    然而现在。

    朱元璋直接就说科举有问题,让他们找出来。

    这

    “陛下恕罪!”

    几名翰林学士全部跪下,神情那是相当惊恐。

    科举章程都是他们商议制定的,虽然最后面呈朱元璋敲定,但有问题肯定是找不到朱元璋这个皇帝身上去的。

    所以喽,只能是他们这些人来担着了。

    朱元璋的屠刀有多锋利,那朝堂上下,文武百官谁不清楚。

    科举这种大事都出问题了,掉脑袋不是很寻常的事情。

    朱元璋摆摆手道:“都起来,朕又说要治你们的罪了吗?”

    一众翰林学士还是战战兢兢,只有宋濂开口道:

    “不知陛下所言科举之问题,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眉头一蹙道:“宋卿,朕现在是让你们找问题,朕知道还用来问你们吗?”

    宋濂一愣,脑子里旋即想到了朱标之前和他谈过的话。

    朱标曾言,苏璟对于八股取仕这件事,相当的抵触。

    只不过当时朱标却没有说清楚,苏璟到底为什么抵触。

    现在朱元璋直奔翰林院来问他们了,宋濂肯定,这事必然和苏璟有关系了。

    稍微思索了一下,宋濂回答道:“回禀陛下,科举一事,乃是臣与诸位同僚共同讨论制定的方针,臣恐暂时找不出问题。”

    宋濂还是胆子大的,但这也是实话。

    毕竟,科举的事情,他作为读书人,当然是尽心尽力的。

    各种论证,各种考量,总算才弄出一个章程来。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考虑过了。

    这要是立马答应朱元璋说找问题出来,只能证明之前他们就没认真做过这事。

    朱元璋看向宋濂道:“宋卿,朕知道你们是尽心办事的,不过朕已经说了,科举一事还存在问题,你们先把手上的事情停一停,朕给你们三日的时间,到时候我要看到你们的结论。”

    三天!

    老朱不相信了,这翰林院这么多学士,比不过一个苏璟。

    三天的时间,已经是他能容忍的最大时间。

    宋濂脸色有些难看,但他也只能跪下道:“臣定当竭力。”

    没办法,朱元璋可不是在和他商量,而是直接下达了命令。

    第一次拒绝无效,就代表不能拒绝了。

    朱元璋将事情安排下去,便直接离开了翰林院。

    此时的翰林院内,一片唉声叹气。

    “三日让我们找科举的问题,这可如何是好啊!”

    “这科举一事,我们商议许久,哪还有什么问题?”

    “陛下为何如此笃定有问题?”

    “三日后,我等怕是要被陛下责罚了。”

    正如宋濂所说,他们为了科举的事情,早就讨论了多次,方案的确定那是多方的考量。

    老朱直接一句有问题让他们找,连个方向都没有,这怎么找?

    没头绪啊!

    三天的时间也太短了,众人只觉得自己真是倒霉。

    此时的宋濂面色凝重,一旁的王祎朝着宋濂道:“景濂兄,你是不是有些想法?”

    宋濂点点头道:“子充,此事恐怕与那位苏先生有关。”

    他没提太子朱标,毕竟当时的朱标欲言又止他是看出来了。

    苏璟!

    王祎脸色一变,问道:“苏先生!”

    这苏璟的名号,可是最近在大明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

    能被朱元璋携家带口去过中秋的人物,也难怪朱元璋会直接来翰林院来这么一出。

    和苏璟沾上关系,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