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90章 修身治国与升官发财


    他深知百姓疾苦,也清楚的理解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会有多大的伤害。

    所以,朱元璋对百官也多是当牛做马的驱持。

    “陛……老爷,话不能这么说,读书可以明义,修身治国平天下也是读书人该有的追求,至于升官发财,我想应该没有那么多读书人是为了这个才读书的。”

    宋濂斟酌了一下用词,朝着朱元璋说道。

    此刻的他,不是用朱元璋臣子的身份在说话,而是用天下读书人代表的身份在辩解。

    朱元璋看着宋濂,还想训斥。

    “大叔,你别着急。”

    苏璟喊住了朱元璋,然后说道:“宋承旨说的也不无道理。”

    宋濂看向苏璟,有些搞不懂苏璟到底啥意思了。

    “苏璟,你到底要说啥?”

    朱元璋真是服了苏璟了,讲了半天,说了很多又好像没说,这科举到底怎么改,是半点没提。

    苏璟笑笑,继续道:“我是想说呢,这升官发财和修身治国平天下,不是什么矛盾的事情,升官发财才能更好的修身治国,而修身治国做好了,自然能升官发财,这是正向的循环,可不能搞成对立的。”

    “就好像咱们大明朝,官员清廉便是好官,这个标准真的对吗?为什么好官就一定得过着清贫的生活呢?”

    “有些事情,是我们刻意的搞成了对立,这是不对的。”

    升官发财和修身治国之间的关系,被苏璟这么一论述,好像真的变成了另外一回事了。

    “好官为什么要过着清贫的生活呢?”

    朱标喃喃重复着苏璟的话语,心中想起的却是马致远的案子。

    后续的调查中,他仔细的调查了马致远的人际关系,过往经历以及在地方百姓中的口碑。

    朱标可以很肯定的说,马致远是一个好官,至少曾经是。

    但偏偏是这样的一个好官,却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甚至因为自己儿子的病,被有心人利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好官不应该过着清贫的生活,苏师说的太对了!”

    朱标突然开口,声音也有些大,顿时吸引了其他三人的注意。

    苏璟看向朱标,那凝重复杂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马致远!

    苏璟第一时间也反应了过来,当即说道:“牛懿,别想太多,有些事情,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今天还是先谈这职业教育的事情。”

    这要是岔开了,那就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了。

    “是学生失言了,对不起,苏师。”

    朱标朝着苏璟道歉道。

    苏璟说道:“不用在意,这都是小事,不至少大叔和宋承旨,你们对我这个说法,怎么看呢?”

    朱元璋亦是想起了马致远的事情,微微点头道:“倒也有几分道理。”

    此时的宋濂,还在考虑。

    犹豫片刻后,他回答道:“仁远伯说的有理,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并不是对立的。”

    这其实已经有些违心了。

    因为宋濂看来,读书人修身治国的理想应该是纯粹的,怎么能有升官发财这般功利的想法呢?

    但若是这么说,怕是又会遭到朱元璋的训斥了。

    因为现实,这不是宋濂想的这样,能一直保持纯粹修身治国理想的读书人,真的很少!

    附和苏璟一下,起码说明了读书人,还是有理想有追求的。

    听到宋濂的话,苏璟笑了,这是他的一个小陷阱,宋濂似乎并没有发现。

    “宋承旨,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是没有冲突的,那读书人去做工又怎么不行呢?读书人若是只会读书,怕是于国无益吧?”

    苏璟淡淡说道。

    既然修身治国和升官发财没有高下对立,那读书和做工也不该有。

    苏璟没有扯什么职业平等的思想,这是上辈子都难以被认同的思想,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了。

    人权都不是平等的,职业又怎么可能是。

    “仁远伯,你这是诡辩!”

    宋濂一时语塞,愣了一下这才反驳道:“读书人若是去做工,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这才是于国无益吧?”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匠人便是匠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宋濂长久接受的思想教育,根本不会被苏璟这只言片语动摇。

    苏璟没有着急反驳,他知道,宋濂的想法,其实对于这件事的推动,没有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的想法。

    “大叔,你觉得呢?”

    苏璟看向朱元璋问道。

    这位大明的皇帝如何看待,才是事情的关键。

    朱元璋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当今大明治下,百姓各司其职,的确不应该有这般变化。”

    老朱的思想每个人做什么,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执行最好,当兵的孩子还是当兵,农民的孩子还是种地,匠人的孩子还是匠人……皇帝的孩子,依旧是皇帝。

    如此大明才能千秋万世,延续不灭。

    宋濂松了口气,还好朱元璋的想法和他一样。

    苏璟摇头道:“大叔,变化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无法被禁止的,俗话说堵不如疏,这科举不也是变化而来的吗?”

    “表面上看,科举为国家选拔了人才,使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

    “往深了看,科举能让平民百姓有了翻身跨越阶层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很小,但总算是能让固化的阶级有了一点流通的可能,这样便可以安抚那些下层的心理,让他们不是通过造反,而是通过科举来提升自己的阶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我想谁都明白吧。”

    随着这话的说出,宋濂已经呆住了。

    因为苏璟的胆子,着实是吓到他了。

    这在朱元璋的面前谈造反,是不是活的有些腻歪了,想找死了。

    可惜,朱元璋的反应,并没有如同宋濂想象的那样变化,反倒是一副平静的思考模样。

    宋濂不知道的是,苏璟在朱元璋这里谈过的话题,比造反劲爆的可太多了。

    区区造反,根本不足以让朱元璋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阶层的流通,科举是为了安慰下层的阶级。”

    朱元璋皱眉复述着苏璟的话语,越说那是越觉得有道理。

    阶层固化是上层的期望,但下层肯定也有改变阶层的想法,若是半点正常通道没有,那么下层就会直接用武力打通。

    正如他朱元璋起义造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