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夫说夫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有两个影响深远的坏处。

    第一个坏处就是让蒙古人有余力再侵略他。

    因为如果自己不接受蒙古人的条件的话,那么蒙古人就不会下定决心遗弃汉地。那么他们的势力便会遍布全部的汉土,这一盘散沙消灭起来更加的容易。

    但如果蒙古人不战便弃地而走的话,那么对于整个蒙古朝廷的士气会有很大的打击。甚至以后会未战先怯。加速蒙古部族的分崩离析,彻底削弱元帝这个“蒙古大汗”的威望。蒙古部族甚至会重新分裂。

    但如果接受了这个条件,蒙古人就能在不影响士气的前提下合理的全身而退,退回草原休养生息去。此举就像是把伸出去的手,重新攥紧成拳头。

    说不定这个拳头,在什么时候就会垂在自己的脸上。或许自己在世的这几十年间不会有什么事情,但如果自己以后死了,那么扔给后人的就是一个隐患,一个烂摊子。因此张无忌宁可花大价钱北伐,也不受这嗟来之食。

    而这第二个坏处就是“信誉”的问题。

    张无忌这是吸取东吴“白衣渡江”和司马懿的“洛水盟誓”的教训。

    东吴当年与蜀汉就是盟友,本来湘水之盟后,荆州的纠纷就已经完全解决了。但孙吴却趁着关羽北伐之时,以白衣渡江之计,背盟偷袭。

    这让东吴日后的信誉尽丧,失了天下人心。

    而司马懿的洛水盟誓亦是如此。

    若是自己也这样做的话,日后也没办法威服西域的那些小国。毕竟皇帝说了不算,算了不说。一切都凭自己的心情。这会让每个人都人心惶惶。从长远来看的话,这是弊大于利的。

    自己能通过北伐夺取天下,何必多此一举呢?

    赵敏摘掉头饰后,她回头望向张无忌说道:“我的无忌哥哥现在耿直的有些迂腐了。这白捡的便宜都不要。当年我们蒙古人也是撕毁了与南宋的盟约,从而南下侵宋。到最后建立大元王朝。盟约这种东西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不必太当真的。我们要看能从盟约之中获得什么利益。”

    “当年伱们汉人的汉高祖曾在白登山与匈奴定下‘岁岁进贡’的盟约,之后大汉开始韬光养晦,甚至以公主和亲,经文景之治忍辱负重多年,终于在武帝年间荡平匈奴封狼居胥。”

    “而大唐太宗与突勒的颉利可汗也曾经有过渭水之盟。但最后呢?大唐军神李靖与李绩却是率兵荡平了草原十八部,将突勒大可汗颉利劫到长安来,当街跳舞。”

    “这可都是你们汉人的雄主们做过的事情,他们都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尤其是唐太宗,他是第一个被誉为‘天可汗’的人。既然无忌哥哥也想做‘天可汗’。那么他们能背盟,那么咱们也能背盟。”

    “毕竟史书是胜利者编著的,只要我们打赢了,完全可以将这些小节搪塞过去。”

    赵敏说到这里,她微笑着说道:“无忌哥哥你别忘了,我们蒙古人是‘蛮夷’用你们汉人的话说就是‘畏威而不怀德’。你要打败蒙古人需要的是强大的军队。而不是什么‘信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