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一十章 唐兰亭序

    “先生!请带好口罩、手套。”

    当向北寒来到那副疑似唐代书法作品的展柜前,工作人员轻声地提醒他。

    向北寒谦和地1笑,按要求带好了口罩、手套。这是行里鉴定古代书画作品的规矩,避免污染那些几百上千年的艺术瑰宝。

    这是1部绢本书法行书作品《兰亭序》。当然这不可能是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真迹,肯定是后朝临摹的仿本。

    《兰亭序》作为王羲之代表作。此帖为草稿,2十8行,3百2十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2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1行书”。

    正因为这“天下第1行书”的名头,影响了此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竞相临摹。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5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都曾经呕心沥血地钻研、临摹。

    “这现存《兰亭序》公认的存世精临本只有5本,被称为‘唐人5大摹本’,冯承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冯承素在贞观年间奉旨摹自王羲之真迹的刻本,确认是真正的‘神龙本’。冯本、虞本、褚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绢本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书法家’仿的那个临摹本了。”

    当看到《兰亭序》这个大名头后,向北寒马上就把这个被誉为“天下第1行书”的来历,以及后朝后世临摹的版本在自己的脑子里收罗出来。他的第1判断就是这卷《兰亭序》1定是出自晚清、民国,甚至是建国初期某个模仿高手之手。只是他对绢面上作假、做旧的手法很感兴趣。

    整绢宽将近3十公分,长有7十公分。黑中范紫的墨色很有古韵,全篇的书法作品也很有神韵。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骨洒落,落款是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

    <>:。@,<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但从这墨色和笔力,以及书法艺术造诣上看,还真有褚遂良临摹《兰亭序》的风采。”

    心里对眼前这卷《兰亭序》临本有了初步的判断。从小就跟着爷爷向立臣研究历代大书画家的作品,当然对褚遂良的书法特点也深有印象。

    “我可以上手看1下吗?”

    觉得这卷东西很有点意思,向北寒想要上手仔细看看,就和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要近距离看。

    工作人员也比较专业,马上从小车的下面取出了1只代手电的放大镜,双手递给了向北寒,说道:“先生!您不要用手碰绢面。”

    点点头,向北寒结果放大镜后,贴近了绢面仔细看了起来。通过纸张、绢帛的时代特征,判定书画作品的年代主要途径之1。

    “单丝绢?难道这是单丝绢?”

    看到放大镜下排列整齐细密的丝线,向北寒的心里禁不住狂跳着。

    要知道这单丝绢只有唐代以前的书画作品才会用到,宋代以后就多用双丝绢了。向北寒在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可以算得上是专家级的了,中国在周代晚期的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材料上的。迄今为止唐代以前的实话作品就从没有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这种单丝绢不像是后朝仿织的,在综合墨色、整篇的书法造诣,以及老旧程度判断,不像是后世的高仿作品。难不成真的是唐代的东西?”

    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