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九十一章 丹书铁券(二)

    随着另外两座墓葬的相继发掘,显露出了同样砖砌竖穴的墓葬。只不过墓葬里面的棺木是两副。型制也是和中间那座墓葬西面的棺木相同,并保存的也不错。

    看到七副棺木,戴爱国马上请示了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申请了实验室考古发掘项目。这七具棺木只能是运到条件允许的实验室里,进行下一步的发掘研究了。

    而这个时候,从原来的考古发掘现场,也传来了消息。在临近明中期的一些建筑遗址中,确实发现了和三座墓葬上面所建的“享堂”同一时期的砖瓦等材料。并且还发现了一些建筑的琉璃构建。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也就验证了向北寒前面的推断。

    就在所有人都因为知道了墓主人,有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块元朝的丹书铁券而高兴、兴奋的时候,向北寒突然提出了一个疑点。

    瞬间考古现场的气愤就降到了冰点。

    “如果这面‘丹书铁券’是元代初年,由元太祖成吉思汗,或者是他的儿子元太宗窝阔台赐给霍尔旺克的,那就和刚刚发现的那枚虎纽金印,在时间上产生了矛盾。因为金银上用的是巴斯巴文,这种文字是元世祖,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命令巴斯巴法王创造出来的。”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这‘丹书铁券’和这枚金印就存在时间上的矛盾了。”

    虽然看着所有人你的脸色都不太好,但历史考古研究就是这样,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向北寒还是说了出来他心中的疑点。

    听完向北寒的分析,邓伟伦、杨起荣和李肖不由地点点头。m

    戴爱国也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分析的很有道理。这孙子辈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爷爷的墓葬里呢?说不通。”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也就是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不过历朝历代出现“丹书铁券”并不多,到了明代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三十四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二十六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而到了清朝,这皇上赏赐“丹书铁券”的数量又变得少之又少了。

    根据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这座墓葬中出土的这面“丹书铁券”与那方虎纽金印就出现了矛盾,就有了一种“造假”的可能。

    那就是说,这面“丹书铁券”可能是霍尔旺克生前,或者是他死后,由他本人或者是子女私下里造出来的。

    然后在他死后,随他的尸骨棺椁一起下葬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金印在壁龛的明处,而这面“丹书铁券”却在两块墓砖的下方藏着。

    但是,从这面“丹书铁券”制作工艺精美程度,以及规制严谨的风格上看,又不像是某个人私下里偷偷做出来的。

    毕竟元代初年,能够具备这样精湛手艺的工匠并不多。就算是霍尔旺克手握大权,他也不一定敢请一位手艺这么高的工匠私制“丹书铁券”。就算是他敢这么干,那个工匠被钱售卖,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帮他做了,又有什么用能?

    毕竟皇上赏赐的“丹书铁券”,不说是天下皆知,最起码朝中的大臣都应该知道。

    再说了,这面“丹书铁券”是在这座墓葬里出土的,如果这是霍尔旺克是私制制作的,又为什么要带入坟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