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小鱼缸


    于是爬到附近一座小山上,挖了一个很深的洞。

    将陈良淳埋好后,又移植了一些树苗和绿草上去,方才回到树屋中。

    今日的奇遇真是精彩纷呈,最难以忘怀的当然是那位白衣仙子的绝世风姿。

    “姓叶,逍遥道院。”

    他喃喃念道,脸上再次露出痴迷傻笑,“一定会再见的”,金梓鸣坚信。

    他压抑不住心中的好奇,又将小鱼缸拿出来反复把玩,自然不可能琢磨出什么特异之处。

    对方亦提醒过,在神魂强大之前没希望弄明白这玩意儿。

    探索半天,毫无发现,只好作罢,悻悻地将其放入囊中。

    金梓鸣收拾心情,悄悄潜回自己的山洞。

    既然魂莲和小鱼缸现在都不能用,那就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安心修炼。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他打完慢拳,路过洞顶那道巨大裂缝的下方时,随着新鲜空气的吸入,霎那间,如遭雷击。

    他突然感觉浑身肌肉,内脏,骨骼,血液等全都消失。

    唯有一副躯壳,吸入的空气和灵气,在表皮内的管道中自由、均匀地流淌,无一丝阻碍。

    头脑极度清醒,远处细细的虫鸣声如在耳边响起,动物的形状亦能模糊感受出来。

    待这神奇的一幕消失,他露出微笑。

    就此笃定,不管这种修炼方法有什么样的毛病,他都已走上一条正确的修真之道。

    金梓鸣开始用百会或劳宫穴从外部吸纳灵气,然后用意念控制它在体内的传送。

    初时,他只能推动一大股气流的蔓延。

    无数次练习后,终于能控制内气沿一条细线,在体内缓缓行进。

    感气成功,懂得了灵气传送的方法,但他还没有储存灵气之所,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找到丹田。

    见一直苦修无果,金梓鸣发狠了,既然没有,那就干脆“想”一个丹田出来。

    他开始臆想脐下三寸的腹中,有一颗明亮的气珠。

    用意念引导外部的灵气从头顶百会灌入,或从用涌泉或劳宫穴吸入,然后导入这颗珠子中储藏。

    每次收功,他会想象有更多的灵气被压入这颗气珠,让它变得更加明亮和凝实。

    金梓鸣有强烈预感,敌人还在外面守候。

    现在虽有一点灵气的支撑,但要对上那两人,依然不是对手。

    他修行得更为刻苦,渐渐的,即使不冥想,也能感受到那颗气珠的存在。

    而在打坐时,能觉察到珠子的一呼一吸,有节奏地自发鼓胀与收缩。

    有了丹田这颗气珠,新的问题出现:

    劳宫、百会和涌泉等穴吸取的灵气太少,能否在身体外部开一个口子,将灵气大量吸入?

    他决定以头顶的百会穴来试验,在疯狂的灵气冲击下,他竟真的撕破了此穴对外的封口。

    犹如在黑暗中打开原本紧闭的窗户,让满天星光倾泻而入。

    金梓鸣还不满足,百会与丹田之间的连线太细,传送灵气的速度慢,效率低。

    既然气珠可以想象出来,那么是否也能设想?

    在二者之间,有一根很粗很亮的管子,直接将灵气从百会送入丹田。

    他开始不断尝试,经历了头部胀痛,抽搐胸闷,腹部因意念过重而疼痛等。

    终于在有一天,可以平静的心态,淡淡的一丝意念,就牵动大量灵气沿着自建的粗大管子导入丹田。

    将修炼成果用于拳法,可以把丹田、胸、肩、手这条弯曲的连线看作一只软笔。

    丹田则是握笔之手,以其催动拳法,与提笔写字如出一辙。

    眼下灵气和丹田都有了,便可以着手打通周天。

    他记得教官传授过经络和穴位识别,开始引导灵气沿任督二脉运行。

    仙子的名字,费了我老半天功夫,最终从一首古诗中找到灵感,里面有一个“夜”字,所以她只能姓“叶”。

    小鱼缸,是很厉害的。

    这一章继续野法修炼,“想”出丹田,终于快要炼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