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61章 一则左传小故事

    小二和猪儿没有读过书,见徐鹤与周弼说得云山雾罩,很快便失了兴趣。

    徐鹤笑道:“你们都久未回家休息了,我这里给你们备了点东西,小二,带一份给伯伯婶子和丫头,猪儿,你自己留一份,给郑大伯捎一份去!”

    小二闻言,还想推辞,但猪儿却毫不客气笑道:“你这人虽然有些读书人的迂腐,但做人还是不错的,行,那我回去住两天,等过两天我就回来!”

    送走了二人,徐鹤没有着急跟周弼商量此事。

    而是让他稍等,自己细细思索刚刚他的话。

    周弼刚刚这段话,出自《左传·定公十五年》。

    当年周天子将齐地分封给姜子牙,建立了齐国,鲁地分封给周公,建立鲁国。

    因为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便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到了鲁国,成为第一任鲁君。

    后来,鲁国国君又在封地内分封了一个附属国,就是邾国。

    《左传》里的这件事发生在鲁定公十五年,邾国国君邾隐公到鲁国朝贡,子贡恰好在旁观礼。

    按照周礼,邾隐公要向鲁定公献上“璞玉”表示忠诚。

    这时候,邾隐公将玉举起,高昂着头,而鲁定公则低头垂目,态度谦卑。

    看到这种请形,子贡感慨:照这么个请况看,这俩国君都要死了。

    啥?为啥就都要死了?

    子贡分析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在古代,“朝祀丧戎”是很庄严的四件事,其中的每一项流程,都有细致规定。

    两位国君在正月里相见,这是不合法度的。

    最应遵守法度的君主却不守法度,要么他们是被胁迫,属于无奈之举;要么他们自己心中,早已毫无法度。

    这两种请况,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好现象。

    周弼其实是在用这件事,隐晦地表达了沈家两个公子,沈瑄和沈玞的关系。

    沈瑄本来是家中嫡子,说话做事,弟弟都要给予尊重。

    但因为母亲早死,父亲续娶小姨,他这个嫡子便尴尬起来。

    可能在沈翰看来,反正你沈瑄的母亲和沈玞的母亲是亲姐妹,我也是给你这个嫡子考虑了很多,给了你该有的体面。

    但实际上呢,因为沈王氏得宠,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京做官,小儿子又受沈翰溺爱,他这个嫡子,在家中反而尴尬。

    一个家族,是非常讲究嫡庶尊卑的,如今的嫡子沈瑄,其实就是当年的鲁定公,而沈玞也可类比邾隐公。

    明明你是个庶出的弟弟,却屡屡让嫡兄难堪,甚至在外人面前,也不给嫡兄的面子。

    这说明什么?

    【最应遵守法度的君主却不守法度,要么他们是被胁迫,属于无奈之举;要么他们自己心中,早已毫无法度】这句话,不正是沈家目前最大的隐忧吗?

    有人肯定觉得子贡或者周弼这些话都是迂腐之言。

    但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现在很多人将这句话误解为孔子这老头儿太迂腐,不想着好好做事,却在乎虚名。

    其实孔子说的是——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要先过了心里的那个“坎”,如果心里疙疙瘩瘩,那说话做事都会不顺。

    这句话换成《华严经》里的表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