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10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吕氏春秋》这段话的意思是:“要使自身安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必须依靠贤人。”

    “古代治理天下的共有七十一位圣王,从《春秋》看,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在这期间,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其道理是一样的:得到贤人,国家没有不安定的,名声没有不显荣的,失去贤人,国家没有不危险的,名声没有不耻辱的。”

    这么一看,乩词就有点模糊了。

    一会儿国家安定团结,一会儿国家危若累卵。

    那到底是安定团结呢?

    还是危若累卵呢?

    陆西星道:“陛下,这句要结合下文来看……”

    “哦?”

    “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於今存可也。”陆西星说出了下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假如虞国采用宫之奇的意见,吴国采用伍子胥的意见,这两个国家存在到今天也是可能的。”

    还记得那个假道伐虢的故事吗?

    宫之奇就是这个故事里的人物。

    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

    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并贿赂虞公,宫之奇劝谏不听,于是率领妻子族人逃往曹国。

    晋军借道灭掉虢国赶走虢公,返回途中借故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并将它灭掉。

    而伍子胥的故事,那世人就更耳熟能详了。

    陆西星说完结合下文来理解此事,便不再进一步说明了。

    至正帝听到这,心中已经大概有了判断。

    宫之奇和伍子胥都是一代人杰。

    他们的话,君王听了,那就是国无不安,名无不荣!

    如果不听,那就是国无不危,名无不辱!

    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而是……为什么上天要给这两个贤臣?

    历史上贤臣那么多,上仙为什么单举这两个例子。

    这就很值得考究了。

    宫之奇,虞国国君不纳其言,他就带着族人跑了。

    伍子胥,吴王听从他的话,他却公报私仇,把楚怀王刨出来鞭尸!

    这两人,在普通人眼中,或许是贤人。

    但在一个帝王的眼中,这两人虽贤但都有问题。

    第一个是立场问题,皇帝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他只会问,你为什么不死谏?为什么要带着家人跑了?

    第二个是居心问题,伍子胥是真心为了国家?

    不,他心中最重要的不是吴国,而是他伍子胥家被楚国抄灭的满门。

    想到这,至正帝皱起眉头。

    他在扶乩之前,想的问题确实是会试有无大才。

    或者直接说,他是在问徐鹤之才。

    现在结果出来了……

    结果却让他心中更加纠结。

    想想徐鹤这小子。

    难道真是宫之奇、伍子胥一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