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七三章 大结局


    “你竟然连自己的盟友都能如此狠辣!”叶远舟鄙夷地看了看大首领。

    大首领回他一笑:“我与他本也是各取所需,那老匹夫只想要一个背后掌权,而我想要的是整个天下!”

    说着,他的目光落到了宇文阙的脸上,盯着他,仔仔细细地盯着:“你……?是你?!那个从我手掌心里逃出去的小子!

    是你,对吧?你竟然还苟活在这人世上!

    你可知你父亲是如何被我一根一根挑断手脚筋,一寸一寸打断浑身上下的每一根骨头,就是因为他不肯说出你逃到了哪里!

    我到现在,还能记得他骨头断掉的声音,听起来是有多脆!”

    叶远舟面无表情地将手中长剑递给宇文阙:“你来动手吧,我们没有人想听他说这种屁话,我估计你也不想听。”

    宇文阙面无表情的接过长剑,大力挥下去。

    杜若以为自己会看到大首领身首异处,下意识移开了眼睛,不过等她再转过来的时候,发现宇文阙并没有那么做,他只是一剑从手掌中间斩断了大首领的半只手。

    “你希望我恼怒之下,一剑砍死你,好让你能够得到解脱对么?”他俯下身,对脸都因为疼痛变了颜色的大首领说,“但我不想成全你。

    放心,有我在,你不仅死不了,还能在监牢里面卑微的活着,活很久!”

    大掌柜两眼冒火,发出了愤怒的嘶吼。

    又过了一个时辰左右,皇宫里面的战俘被关押起来,尸体也都被清理干净,京城里也在叶进手下兵马的管制下,重新恢复了日常的秩序。

    那些罢朝多日的朝廷高官们,都被人从睿王府中解救出来,原来那人的睿王寿辰本就是一场鸿门宴,去赴宴的官员都被迷翻关押起来,过了好几个不见天光的日子。

    而他们的家中也都被带着异族明显面相特征的人严格把守,不允许出门半步,更别说想办法捎信儿出去了。

    而叶远舟也从父亲叶进口中得知,早在宇文阙离京去松州之前,就已经与皇上商量妥当,一旦京城里有什么异常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一定要找个由子把叶进遣出京城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有人可以突出重围,与他们被困在里面的人来个里应外合。

    等到宫里的一切都处理好,真正的皇帝也在那几个杜若眼熟的内侍簇拥下,重新回到了大殿之上。

    杜若有些好奇皇上这期间到底藏在什么地方,竟然能够如此隐秘,完全没有被人发现。

    不过她很清楚,这种事是不能打听的。

    皇上在听完了叶进与叶远舟父子二人的奏报,得知睿王私下里勾结异族,想要里应外合夺权篡位,没想到反而被更加阴险毒辣的异族大首领卸磨杀驴的过程,情绪也有些复杂,沉默许久,长叹了一口气,却也没有在众臣子面前过多的评说此事。

    这一次勤王救驾的众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称赞,加官进爵、重重有赏这些自然是少不了的。

    只是叶进本就已经是本朝武将的第一把交椅,手握重兵,论升官自然是没有什么可升的余地。

    宇文阙这个国师,也没有什么可以拔擢的空间。

    于是皇上便干脆封叶进为忠亲王,封宇文阙为知命侯,算是许了他们无上的尊贵,作为对这两个人忠心耿耿的褒奖。

    到了叶远舟和杜若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两个人一个明明是武状元,原本碍于担心睿王针对迫害,只能屈居上轻车都尉,而另一个因为本朝并无女子封男官的先例,最后只做了个松州司马的虚职。

    现在两个人功劳都是个顶个的大,皇上也想好好重用二人,于是打算安排叶远舟在叶进军中做个少将军,而杜若直接调任刑部侍郎。

    谁知,这一天大的圣恩,这两个人却齐刷刷地跪谢婉拒了。

    “两位爱卿莫不是还因为朕之前对你们不够重用,所以心中仍有介怀?”皇上知道他们两个都是心胸坦荡之人,能做出这样的打算来,必然是有他们的考量,开口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要逗一逗他们。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杜若恭恭敬敬对皇帝说,“臣以为,若是成日守在京城里,虽然能够为陛下分忧,但臣之所见,亦是陛下之所见,臣之所闻,亦是陛下之所闻。

    如此一来,我大殷朝广阔大地上,还有多少地方,多少百姓的声音是京城里所听不见的呢?

    臣愿自请离京,在陛下目之所及之外,为百姓做事,为陛下分忧!”

    叶远舟同样一抱拳:“陛下,臣也是这般想法!”

    皇帝满意地看着他们两个人,点了点头,满眼都是欣慰的神色:“好,朕果然没有错看了你们。

    既然两位爱卿有这样的心思,朕心甚慰,那么之前的任命便不作数,朕现封你二人为巡察使和巡察大将军,三品文武官,替朕微服私访,到各州县校验各处官员之德行,处理各地武力解决之悬案!

    不知这样的安排,两位爱卿可愿意接受?”

    杜若与叶远舟大喜,连忙跪地谢恩。

    经历了睿王谋反一场风波之后,京城里的官员也被皇帝狠狠肃清了一遍,没过多久,整个朝堂之上就焕发出了此前所没有过的生机。

    京城百姓又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又过一年,大殷首次开办了男女同科应试,女子只要用真才实学,过人胆色,也可以考取功名,与男子同样封官。

    于是各地的女子学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而御封巡察使和巡察大将军在各处为百姓排忧解难,化解悬案疑案的事迹,也在民间传为佳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