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未来可期

    “呵呵,你猜——”

    赵郢转过身,乐呵呵地走了。

    尉未央:……

    从尉未央这里,赵郢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太极拳在这个时代,真的可以练出气感,对身体颇有助益。

    只是可能要看年龄,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的什么未知因素。

    但无论如何,总归是件好事,因为未央姑娘气色明显好转许多,而至于自己,好像力气更大,也更持久了。

    穿着一百多斤的盔甲,拿着五百多斤的天龙破城戟,舞动起来,如狂风骤雨,几乎不知道疲惫为何物。

    ……

    万事俱备,只等着出兵九原的赵郢,从未央姑娘那里刚回来不久,就收到了一个让他都忍不住喜出望外的消息。

    他收拢在田庄里的那几百名术士,给他带了一个惊喜。

    终于有人按照他的提示,烧制出了透明度足够的玻璃!

    看着管事递过来的样品,赵郢精神振奋。

    这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对于在出征之前搞出望远镜的事情,他内心其实已经不太抱希望了,可没想到,眼看着自己都要出征了,有人又烧制出了这个!

    这是个好兆头!

    兴冲冲地赶到田庄。

    然后,他就在大厅里,看到了在后世熟悉之极的东西,透明玻璃!

    而且看上去,纯度极高。

    “谁烧制出来的……”

    赵郢扫了一眼田庄的管事,和管事身后几位神色振奋的术士,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

    “启禀殿下,是他们几位——”

    “诸君何名——”

    赵郢满意地打量着眼前的这四位术士,看起来,年轻的只有二十出头,年龄大的也不过四十左右。

    “小人陈和、宫薛、白椽、吕奕……”

    赵郢点了点头。

    年龄最大的那位叫陈和,年龄最小的那位叫白椽,仅有二十三岁,这一次之所以能炼出透明度这么高的玻璃,主要也是因为这位叫白椽的小伙子灵光一闪,调整了石英砂的比例。

    “尔等炼制出透明玻璃,有大功,赏万钱,可入我府上为上宾,晋爵位三级,擢为管事……”

    说到这里,笑呵呵地看着吩咐。

    “以后,你们便为此间管事,负责玻璃烧制事务,可以继续尝试烧制其他玻璃,凡是有成品,都记录在案,等我回来,酌情赏赐……”

    陈和和白椽等人闻言大喜过望,终于不用再担心受怕了啊!

    “多谢殿下——”

    当天下午,赵郢便从少府那边调集了几位最为精湛的玉石雕刻工匠,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连夜打磨镜片。

    两日之后,在磨坏了十几块玻璃之后,几位玉石雕刻师傅,终于打磨出了几片勉强合格的镜片。

    看着战战兢兢,神色惶恐的玉石雕刻师傅,赵郢颇为宽容地摆了摆手。

    “无妨,尔等之前没有见过此物,能磨成这个样子,已经算是难得——你们以后就留在这里,为我专门磨制此物,只要用心做事,我这里自有封赏……”

    “多谢殿下!”

    几位玉石雕刻师傅,当即跪倒谢恩。

    磨坏了贵人那么多宝贝,没有责罚,反而温言安慰,皇长孙殿下,果然仁厚亲和,有长公子之风!

    幸亏赵郢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不然罚他们的心思都有了。

    有什么之风,也不能有长公子之风啊——

    会死人的。

    有镜片,剩下的就简单多了,找府上的工匠,打造出可以伸缩的望远镜框架,小心翼翼地固定上镜片之后,赵郢试了试。

    效果一般。

    跟自己前世在某宝上,给家里的侄子买的劣质望远镜差不多。

    数百步外的东西可以看到,但是有些不太清晰,不过,如果不追求清晰度的话,也算勉强能用。

    这种望远镜,他不需要,都不如他的眼睛管用,但对于其他人来讲,已经几乎等同于神器了。

    尤其是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有了这个,简直就是作弊。

    一共凑出了四副望远镜。

    赵郢没有声张,让人打造了一个盒子,小心地装了起来,到了九原之后,谁需要单独领兵,就给谁用。

    这一日,大秦始皇帝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二月二十六日。

    宜祭祀、动土、上梁、订盟、出征。

    虽然有些不舍,但至于还是到了出征的日子。

    王南昨天晚上忙了一晚上,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再次一件一件仔细地检查着赵郢的行囊。等赵郢起来的时候,整个长公子府都动了。

    芈姬,赵起,包括小妹赵希,知道大哥要出远门了,都特意起来,拉着母亲的衣襟,出门相送。

    不仅仅是长公子府。

    赵郢出征,包括公子将闾、公子高和公子胡亥在内的,十几位在咸阳的叔叔婶婶,以及十几位已经出嫁的姑姑都亲自前来相送。

    因为王离和蒙瞻等人也跟着出征的缘故,武成侯府和蒙将军府也几乎是全府出动,尾随相送,声势颇为浩大。只有赵高,唯恐赵郢想起自己,默不作声地躲在人群里,恨不得把自己缩进老鼠洞。

    可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赵郢即将出府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左右顾盼。

    “赵高何在?”

    赵高:……

    “小人在——”

    硬着头皮,走出来,躬身施礼。

    赵郢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驾车——”

    “诺——”

    赵高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也不敢不听,乖乖地爬上车辕,当起了自己的车夫。他这几日,拼命地传授着赵起剑术和学问,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就是想留在府上,做赵起专门的老师。

    等着赵郢离开。

    谁知道,赵郢竟然临出门又想起了他……

    其实,他真是想多了,赵郢一开始就没准备把他留在咸阳。这个祸害,当然得带走,带到战场上去,能死在战场,自然是最好,就算是死不在战场上,也得留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免得自己走后,给自己惹麻烦。

    赵郢身为主将,没有像王离等人一样骑马,而是一身盔甲,手执天龙破城戟,站在了兵车之上。

    身后数千大军相随。

    三千多子弟兵,都超额配备,一人三马。

    后面还跟着三千多辅兵,负责运送粮草、盔甲武器。

    战士的盔甲武器重达数十斤,除了作战的时候,平时很少有人像赵郢这样全幅盔甲都穿戴在身上。为了节省体力,一般都配备专人负责看护。

    临近作战的时候,才会在辅兵的帮助下,披挂起来。

    依照赵郢的意愿,此次出征,是不准备动用兵车的,可奈何以如今他的体重,加上盔甲武器,已经重达八九百斤,那匹大宛马虽然颇为神骏,也已经无法承载他的重量,只能借助这四匹多战马拉着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