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八十二章 把復旦变做霍格沃兹?

    此时,在王德超的心理,原本很香的秦缦缦俨然已是过气牛夫人,成为了卿云的搭头。

    王德超认为,卿云这种学生,千年以前未曾有,千年以后也未必会有。

    18岁的成功大学生企业家,这蝎子粑粑独一份的事情,放在书上,绝对是未来復旦大学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放在当下,就很操蛋了。

    好好的一个未来学术超巨,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而跑去从了商。

    简直是暴殄天物!

    至少对于復旦大学而言,便是如此。

    捐资助学什么的,放低姿态到处乞讨,不是找不到人的,但在学术领域可以做出教练一般指导的天才,这特么的就很难找了。

    况且,这小子还这么年轻,他自己本身也是可以做出成果的。

    如果卿云是个企业家,顶天了,復旦大学多点钱而已,但如果卿云是个復旦大学的学生……

    望着坐在卿云身边的苏采薇,他都想凑过去大喊一声,“小姑奶奶,你努努力行不?把他从秦缦缦手里抢过来啊!”

    不过王德超也知道,这个念头,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所以,学校,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卿云这个企业家?

    这个问题,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先将卿云企业家的身份放在一边,只说他是復旦大学的学生。

    因为卿云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学校如果基于他企业上的实力来考量他的待遇,只会处处落得不是。

    而基于学生的角度,学校无论给什么,都是对卿云的支持,只是支持的多寡和够不够的问题。

    想到这里,坐在沙发上的王德超腆着肚子,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继续说着,“卿云,我始终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它不是产业。而大学,这个高等教育的载体,也只能是大学,不能是企业。

    我说的这句话,你能明白不?”

    卿云闻言,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这位著名的乞丐校长,原本窝在沙发里的坐姿也挺直了起来,一脸肃然的点了点头。

    在这个社会思潮纷杂的时代,在这个‘教育产业化’甚嚣尘上的年代里,能对教育这个事业能如此坚守,这值得他尊重。

    王德超洒然的笑笑,“不至于,你怎么坐着舒服怎么来,本就是闲聊。”

    卿云也没有去矫情推脱什么,而是开口说了一句,“学生不是产品,教育也不是学校提供的服务,这一点我很明白并认同校长的想法。”

    王德超点了点头,“所以,此刻,我们对话的基础,不是两个企业之间领导的对话,而是校长与学生的对话,这一点,伱认同吗?”

    旁边的石广勇,悄然的给老校长点了赞。

    云帝则眨巴眨巴眼睛,而后微微眯起了双眼。

    不过转瞬之间,他又含笑的点了点头,“校长所言极是。”

    一边的苏采薇狐疑的瞥了他一眼,她可不觉得这混蛋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显然,王德超也知道这点,于是开口说道,“所以,学校对你的,叫做支持,而不是交易。”

    在卿云略带不解的眼神里,王德超继续说着,“所以,你之前跟你们石院长所说的共建校区的事情,我不能答应。”

    一边的石广勇都听不下去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从现在校友会的声音以及报刊上大量出现的对復旦大学校区狭小的讨论里,他知道,卿云为了这件事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早不说,现在才来说,这是逼着卿云转学的节奏啊!

    闹不好这小子一气之下直接跑去交大,交大的校长嘴巴都要笑脱臼的。

    他赶紧出声,“校长,这……”

    不过此时卿云却笑着伸手打断了石广勇的发言。

    甚至,在石广勇和苏采薇的目瞪口呆中,他还点了点头,对着王德超微微欠身,说了一声‘明白,我理解您的做法’。

    苏采薇不好说,她看不懂就看不懂,也不会去纠结什么。

    她能坐在这里,纯属是因为她是卿云的辅导员,校长和卿云达成的共识或者协议,需要石广勇去推动,需要她去落实。

    但这把石广勇整得不会了。

    啥玩意儿,被校长当面拒绝了炎黄集团可以说是至少十年的规划后,还来一声‘谢谢’?

    这个世界还能再疯狂点不?

    石广勇看向卿云的眼神,都有些不善了。

    在老子面前霸气无双,在校长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特么的,看碟下菜是吧!

    王德超瞥了一眼身边少年那还有些的稚嫩脸庞,心里却暗骂着这小狐狸能不能活泼一点,不要那么的稳如老狗!

    这独角戏有点无趣啊!

    他从自己的办公包里拿出了两张规划图来,让石广勇摊开在茶几上。

    这个动作,看得卿云眼角一愣一愣的。

    让石广勇做而不是苏采薇做,自然是因为真论辈分来,有点伤人。

    搞不好,卿云都得喊苏采薇一声‘老祖’……

    “我是计划在张江这边……”

    卿云听懂了,王德超会随后函商华亭市地方与教育部,以復旦大学正在建设中的江湾1600亩校区土地以及配套用地,置换华亭中医药大学于张江电子工业港那800多亩即将完工的新校区及配套用地。

    理由嘛,将復旦大学工学领域的部分学科搬到张江,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支持张江国家级电子工业港的发展。

    当然,这个部分学科到底有哪些,就看华亭和张江,愿不愿意多划拨点土地了。

    看着图纸上面的区域,卿云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几乎是1:2的面积置换,华亭中医药大学绝不可能拒绝,无非就是多等一年搬校区的问题。

    华亭地方也不可能拒绝,毕竟当初划地盘给华亭中医药大学的时候,哪里知道后来这里会变成电子工业港?

    当时也就是随手在偏远地区随便找了块空地。

    现在看来,电子工业港里面出现一个中医药大学,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他们是巴不得这么换的。

    电子工业港园区里配套的医院,復旦大学附属的中山、华山、金山医院,哪家不比中医药大学的曙光医院强?

    至于復旦损失的面积,那就更不可能存在问题了。

    復旦大学和中医药大学,地位是不一样的。

    復旦的学生,在张江安家工作的几率,远高于中医药大学的学生。

    这些都是城市争夺的真正人才。

    地方上,不会让復旦大学在换地上吃亏的。

    这个方案,确实比自己原本提出的方案,在操作层面的可实现性上要强上太多了。

    多方共赢。

    王德超拿起铅笔,沿着川杨河画了一圈,“川杨河北岸至高科中路,是復旦大学张江校区的范围。其周边,是企业的所在地。

    川杨河南岸,也就是復旦大学对岸,与学校隔岸相望,我个人觉得,是适合炎黄集团拿地的。这方面,学校可以对你,这个復旦大学的学生,进行支持。

    炎黄拿地的时候,可以再往南退上几十百来米,沿河的位置……復旦愿意和社会各企业共同修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卿云听懂了,这是用一条河,将復旦大学和炎黄集团实现了物理隔离。

    这个方案,与之前他所提出的类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相比,关系是自然生分了许多的。

    但復旦大学在南岸的这个孵化园,镶嵌在二者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关系连接的纽带。

    地图上看起来的隔河相望,偏偏又互为邻居守望相助,对卿云实质上蹭復旦大学牌子的目的,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且还不容易被人诟病。

    甚至,卿云还可以在復旦大学东边临路的金科路与李冰路之间自然形成的三角形地块上面,修一个復旦炎黄职业学院,疯狂的蹭名声。

    实质重于形式,卿云果断的点了点头,“全听校长安排。”

    王德超笑了笑,“这也是你应得的,你之前提出来的云缦基金、卿云计划、天使投资,对学校帮助很大。”

    卿云眨巴眨巴眼睛连连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

    “至于你提出来的復旦和炎黄共建学院的事情,我是这么看的。

    当初,和復旦达成协议的是TOP集团,而非炎黄,既然TOP集团已经没有履行协议的能力了,自然合同便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