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15、番外 :第十六章

    《小侯爷》/春溪笛晓

    第十六章

    晏阳没被留在大理寺,他被带到宗人府。宗人府比大理寺客气,底下的人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晏阳很安静,一整天都坐着不吭声。新皇过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晏阳。他心中一疼,上前拉住晏阳的手说:“我肯定是信你的。”他注视着晏阳,“你老实与我说,当初张副相之子和你说过什么?”

    晏阳蓦然抬起头,对上新皇幽沉的眼睛。晏阳嘴巴动了动,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他胡说八道!”

    新皇说:“对,他肯定是胡说八道。”他紧握住晏阳的手,“你永远是我的好弟弟。”

    晏阳明白了,新皇已知道了张副相之子当初对他说的那些话。告诉他的人,很可能是太后。太后比张副相之子知道得更多、更详实,不管新皇是信他还是不信他,他这次的事都不可能轻易洗清了,往后他不管想做什么,都不可能再和以前一样了。

    “我想去北边看看。”晏阳低着头说。

    新皇抓住晏阳的手缓缓松开了。

    他发现他护不住晏阳。

    太后对晏阳已有疑心,经此一事更不会再让晏阳和以前一样放肆肆意地活着。晏阳上回在江南得罪了一大批人,这些人家中大多有人在朝中任职,都在找时机攀咬晏阳。

    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把晏阳送去北边避避风头。

    过了好一会儿,新皇才说:“那好,你去北边玩玩,到时我让人去接你回来。”

    晏阳点头,说:“我想去和老师道个别。”

    新皇自然允了。

    得知晏阳要被送去边关,不少人都满意了。晏阳这一去千里,说不定就回不来了。边事凶险,谁知道他会不会遇到什么“意外”?

    晏阳去茶山见了王先生一面。王先生自知道晏阳因为印书的事获罪之后便卧病不起,知晓晏阳来了以后才勉强坐了起来,借着灯光看向在宗人府待了好些天的学生。

    王先生让晏阳给他画一幅画,不许画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晏阳安安静静地为王先生画了一幅茶花。

    王先生看了,满意地点头,说,不错,还算没落下。

    晏阳见王先生满面病容,鼻头酸楚,与王先生说起话来:“我早就想到北边去看看了!姑父在世时总和我说我父亲是了不得的大英雄,我得去听听北边的人是怎么夸他的!”

    王先生倚着床听晏阳侃侃说着,脸上渐渐有了笑意。再听晏阳说会写信回来,他点头说:“好。”

    再不舍,还是得分别的。晏阳见王先生倦了,便起身离开。王先生让女儿把晏阳的画好生收好,早早歇下。

    第二日,晏阳便要启程北上。

    临去前,廉清来见了晏阳一面。晏阳默不作声地听着廉清说话,并没有回应半句。

    定好的时辰一到,晏阳便随着护卫出城。

    城外长亭,古来就是送别之地。快到长亭时骑着马的晏阳一抬头,发现那儿挤着一堆人,有整日和他为非作歹、欺横霸市的小纨绔们,有云梦馆风情万种的姑娘们。

    姑娘们抱着琴、抱着琵琶等等过来的,为他弹了一曲。小纨绔们一人抱了他一下,又陪他喝了一杯送别酒,才目送他上马离开。

    晏阳离了长亭走出一段路,胸口蓦然一疼,若有所失。他回首望了一眼,发现其他人还站在长亭那没走,咬咬牙,挥鞭加快了前行的步伐。

    傍晚晏阳宿在一处小县城,用过晚饭,却见师妹闯了进来,哭着对晏阳说:“师兄,爹爹去了。”晏阳脑袋嗡地一下,一时无法理解师妹的话。

    直至师妹稍稍收住泪,晏阳才缓过神来。王先生去了,是早上去的,该到用早饭的时候,师母让师妹去看看王先生醒了没,结果师妹走进房里一看,发现王先生已经没了气息。晏阳让师妹在驿店住了一晚,第二天托人送她回去。

    他却不能回去看王先生下葬。

    晏阳一路浑浑噩噩地到了边关,竟病倒了。负责护送晏阳的人把人交给燕凛。面对燕凛冷冽的目光,几个人跪了一地,说:“路上都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许是水土不服吧。”

    起先他们接到护送晏阳的差使还怕晏阳会闹出什么大动静来,没想到晏阳一路都没怎么说话,既不嫌弃住得简陋,也不嫌弃吃的难吃。一直到对上在边关历练了两三年的燕大将军,他们才猛地发现还有一关要过。

    燕凛终归没说什么,只让人把这几个人带下去收编了,好好操练一番。

    晏阳这一病来得凶,直接就往鬼门关走了一趟,大夫全都束手无策,说晏阳这烧再不退怕是凶多吉少。燕凛叫人熬了药,亲自灌给晏阳喝了,夜晚也守在晏阳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