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06章 回味感觉

    曾家辉知道追逐这层层迷雾下的真相还有一个过程,黑砖窑事件中存在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这些事很多。比如,一是为什么有的民工要违心的声称自己是自愿的?难道是因为胁迫么,似乎不像,因为他们被解救了。这是否说明这次解救会与往常一样,要不了一年半载又会死灰复燃?二是那位村支书,他的大儿子没有办理任何相关手续,长期非法开设砖窑,他不能说自己不知道。经常有乡镇干部和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他家去,也不能说他们看不到砖窑的存在,却没有一个人向上级或在单位正式场合提及过此事。这说明了什么?三是曾家辉代表调查组见到了村支书,可媒体记者却是被村支书一再拒绝,这说明他知道此事的后果。石城县有关部门说曾多次检查过黑砖窑,蒋正丰的黑砖窑却能在几年时间里如此严重地非法用工却相安无事,直到事发,执法部门难逃干系。四是事件发生后,按理讲应把受害窑工安全护送回家,可那些呆傻的窑工家庭地址都弄不清楚,他们如何能安全回家。

    随着案件的逐步明朗,疑问也越来越多。全国媒体是更加关注,上千名孩子哪去了?残疾智障人士哪去了?人贩子哪去了?谁为受害者伤痛买单?为何没早发现官窑勾结?哪些官员应为此事负责?

    他们要求对调查组长曾家辉进行一个专访。

    但这一要求被曾家辉委婉拒绝,“三江省这一事件,有关需要对外讲清的情况,我们调查组已经召开过新闻发布会了………”

    京城大报的几名记者可不干,“您是容容姐的大哥,怎么的也得卖点交情吧。”

    扯出了曾容容来,曾家辉还真不好驳面了,只能无奈的道:“那咱们可以随便聊聊,但不能说是正式采访。”

    自己是调查组长,已经开过新闻发布会,这些记者却要另外问一些问题,自然会有不便之处。曾家辉现在作为一名享受正部级官员待遇的领导干部,这点分寸还是要把握好的。

    还好,记者其实跟曾家辉一样,黑砖窑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事情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仍存有一些疑问,只是大家心中的疑问不见相同罢了,“我们现在想确认一下,您为什么想到要去卧底,按说像您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不假外出去查探这种事件是不可能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曾家辉笑着摇头,“不能。”

    “为啥?”

    他还是摇头,总不能说是总理让我“悄悄进村、打枪不要的”干活吧!“反正是去了,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而且杨成记者的报道已经讲了许多情况……”

    他只能这样模糊的说道。

    记者无奈,知道官员说话总会有顾忌的,不能说的你问也白搭,“杨成的报道只讲了里面的情况,对于怎么开展的等相关方面并未提及,这个他说只能您来讲。”

    “这小子也把我架火上烤啊!”

    曾家辉笑着感慨,倒并非骂杨成,他实则是指这些记者为了爆点让人关注的料,非要这么问七道八的,看来不说还真过不去了。

    “好吧,我尽量回答一些问题吧。”

    “谁让您去的?”

    “怎么又绕回那个问题了?”曾家辉明明开始已经拒绝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又被提了出来,甚感不爽,但同时也理解这些记者朋友,自己外出那么多天卧底调查,说不出点东西来,估计许多人都会一头雾水。于是,他沉吟道:“这是组织安排。”

    “您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我的上级组织。”

    曾家辉就笑着说得具体了一点,他的“上级组织”这已经比较明确了。

    记者会过意来,然后道:“对于黑砖窑,陌生人要想进入厂区,他们有严格的排查方法,您是怎么进去的,又是用的什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