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16章 不能误人子弟


    我肯定会支持你,给你投资。

    我请大哥记住了。

    我们创办这样一所私立学校。

    目的不在于赚钱。

    而是在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私立学校是对公立学校有益的补充。

    为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花更多钱。

    也有相应条件的家庭。

    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我们要办,就一定要办成名校。

    教职工和学生的招收。

    一定要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不能滥竽充数,不能卖什么人情。

    当然,完全杜绝人情也不可能。

    一定要有一个度。

    教职员工的招聘入职,绝对不能卖人情。

    学生的招考,最多拿出1%到2%的比例送人情。

    送人情也要有相应的门槛标准。

    比如正常情况,90分能考进来。

    那么送人情的门槛,最多放宽到85分或80分。

    要是放进来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

    那我们也是在误人子弟。”

    黎光天点头道:

    “放心,我教书9年了,这些道理还是明白的。”

    老太太赞许道:

    “办一所私立名校,这个主意很好。

    我看,也适合光天发挥他的专长。”

    林向东微笑道:

    “奶奶,如果我们把绵城这所学校办出名了。

    将来还可以去其他地方办。

    可以不断复制绵城这所学校的办学经验。

    慢慢的,就能办成一个教育集团出来。

    这个项目不求能赚多少钱。

    重点是发展教育,教书育人。

    想要赚钱,还有其他办法。”

    老太太好奇道:

    “什么办法?”

    林向东轻轻一笑道:

    “办法太多了。

    我们可以在学校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

    在学校内部,也可以办超市或校内培训项目。

    一所学校有上万名学生和教职员工。

    有条件读私立学校的。

    家里的经济条件不会差。

    当然,我们不能去宰学生或家长。

    而是为大家提供校内的消费环境。

    只需要赚取合理的利润就行了。

    一万多名师生和员工。

    每人每年平均消费1000块钱。

    那也是1000多万的收入,几百万的利润。

    就算是学校运营收入的一点补充吧。

    我们办学校,赚钱永远不是目的。

    一定是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人才。

    如果为了赚钱来办私立学校。

    那我们根本没必要来费这些心思。

    能够赚钱的生意多的是。”

    老太太点头一笑:

    “说的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人活一辈子,也要图个名声。

    光天,向东这样支持你。

    你要是真的想做,就一定要做好。”

    黎光天一脸的认真:

    “奶奶,我一定会做好的。

    以前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现在知道了,这就是我想要的事业。”

    刘春兰贴在黎宏升耳边,轻语几句。

    等黎宏升微微颔首,刘春兰便笑道:

    “光天,你既然想干这样一份事业。

    那你就努力,好好学,好好干。

    就像向东讲的,我们办私立学校。

    不图挣多少钱,而是挣一个名声。

    等这所学校开办起来了。

    宏元集团的股份先给你加到10%。

    你的学校如果办得好,办出名了。

    家里公司的股份还可以给你再加。

    我们想挣钱,就通过宏元集团去赚。

    千万不能在学生的身上去打主意。”

    黎光天愣了一下,感激道:

    “好的,爸,妈,谢谢你们。”

    老太太笑容满面。

    黎光天两口子也有些激动。

    黎宏升和刘春兰也很满意。

    终于皆大欢喜了。

    老太太笑呵呵道:

    “现在,家里的年轻一代都找到方向了。

    我这个老太婆也就放心了。

    向东,谢谢你啊。”

    林向东微笑道:

    “奶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老太太又笑呵呵道:

    “对,一家人,一家人。

    过年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玩吧。”

    这场气氛融洽的茶话会终于结束了。

    一行人走到院里晒太阳。

    黎宏升招呼林向东一声,问道:

    “向东,投资办私立学校。

    是不是也是你说的资本沉淀?”

    林向东想了想,答道:

    “黎叔,确实可以这么理解。

    不过,办学校真不是为了赚钱。

    而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黎宏升点点头:

    “我明白。”

    林向东准备在绵城投资私立学校。

    确实没有什么赚钱的想法。

    3个亿听起来很惊人。

    在林向东眼里不过是一笔小钱。

    只有他知道。

    高校大扩招,还有教育产业化不远了。

    几年之后,大学学费就会暴涨好几倍。

    等这所私立学校开办起来。

    就按大学学费的两倍收取。

    到2002年左右,学费标准应该会有1万左右。

    2007年左右,学费还会涨到2万左右。

    只要办出了省内第一私立名校的名声。

    会有无数学生家长蜂拥而来。

    赚点小钱肯定轻轻松松。

    再过10年,到了2017年左右。

    完全可以滚动投资兴办十余所私立学校。

    发展为一家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