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09章 无刷电机制造完成,陈老来访

    红星轧钢厂,各个车间热火朝天。

    “老张,这边极环线圈卷得怎么样了?”一个技工蹲在机床前对旁边的人说。

    “就快好了,等我这根线卷完,咱们就可以组装了。”老张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操作着。

    “太好了,指不定啥时候就能试运行了!”技工欢呼一声,加紧了手上的活。

    在研究所研究员和技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台无刷电机的样机很快就试制成功了。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速地达成样机,主要归功于轧钢厂现在产能过剩的实际情况。

    再加上李厂长对李望亭的礼遇,让车间工人们时刻准备着为研究所生产各种设备。

    很快,各个部件就集齐装配好了。

    研究员们将线路连接妥当,做好了通电测试的准备。

    “所长,可以进行初步通电试验了!”一个研究员跑到李望亭面前汇报。

    “好,就按标准程序测试吧,注意观察运行情况。”李望亭点头道。

    通电后,电机运转正常,各项技术指标也符合预期。样机成功通过考核!

    “太棒了!第一台样机就这么顺利通过测试!”研究员们欢呼庆祝。

    李望亭也笑着点头:“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标志着我们的无刷电机进入了批产阶段!”

    见样机正常,李望亭立即布置批量生产。

    同时他将设计图纸一份送到了工业部,方便那边参考应用。

    随着无刷电机投入使用,李望亭着手对研究所的重要设备进行全面改造。

    首当其冲的就是数控机床,这批机床一直以来都使用的是有刷电机,经常出现过热或故障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加工效率。

    李望亭果断下令,全部替换为新研制的无刷电机。

    研究员和技工迅速行动,拆下旧电机,小心翼翼地安装无刷电机,进行线路调试。

    “接线要牢固,确保好接地。”李望亭一边观察一边提醒。

    “是的所长!”技工们仔细检查每一根电线。

    经过一番努力,这批数控机床全部完成了“换肝换肺”式的改造,焕然一新。

    随后,李望亭又从工业部申请到了一批新配方的高强度特种钢。

    这种钢材强度大幅提高,非常适合制作数控机床上的刀具刀头。

    “用这种新钢材,机床的切削精度会有质的飞跃。”李望亭分析说。

    工人们迅速投入生产,按照新材质制作出一批高性能刀具。

    装配到机床上的刀具明显增强了切削力量。

    “试试切削吧。”李望亭让技工进行实际操作。

    “嗡——”机床运转起来,新刀头果然轻松切削出理想效果。

    “不错,这下我们的核心制造能力全面提升了!”李望亭笑着点评。

    通过这轮改造,数控机床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

    后面想要加工更精度更高的东西就很容易了。

    李望亭还对其他一些重要设备进行了类似升级,进一步增强了研究所的自主研发能力。

    随后整了整思路,认为是时候该开始着手研制光刻机了。

    这将是整个集成电路工程的核心装备。

    为此,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生产计划方案。

    首先,光刻机的结构和原理都非常复杂,需要精心设计。

    李望亭决定亲自操刀,绘制光刻机的详细结构图和电路图。

    他准备设计出一台精度达到微米级的光刻机,确保能生产出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

    其次,光刻机的光源问题。

    一般使用的光源是高压汞灯,但现在获取不易。

    李望亭灵机一动,想到可以试用脉冲激光作为曝光光源。

    他准备组建激光小组,研制脉冲激光器作为光刻机的光源。

    第三,光刻机的精密运动控制系统。

    这需要研发采用编码器反馈的高精度电机,结合先进的检测仪表,实现纳米级的位置控制能力。

    他打算从清水大学周老那边再调几个有经验的电子技术员过来,专门研究光刻机的控制系统。

    第四,光学系统的设计制造。

    这需要自主研发高端光学镜头、调谐色片等关键零部件。

    这就只能自己上了。

    第五,整机的装配调试。

    光刻机各系统集成非常复杂,光轴对位极为关键。

    他准备成立专门的调试小组,对装配过程进行全面把控,确保系统精准对位。

    ......

    忙碌了一整天,李望亭终于可以回家了。

    怀孕的赵舒欣早已不再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休息。

    这是作为研究所的所长,他亲自特批的。

    不过倒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且不说研究所就他最大。

    光凭他现在的贡献,让家人休息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望亭推开院门,就看到赵舒欣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在门廊下的蒲团上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