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8章 一凡,把直播关了吧

    别说张一凡了,直播间里很多对茶不了解的网友也对这个数字感到震惊。

    一棵茶树,明前茶只能炒出半斤,那市面上怎么那么多明前茶?

    “哥,就这么点茶叶,那你种的60亩茶园,才能产几斤茶啊,那还不赔死了?”

    “账不是这么算的,人有幼、青、中、老,茶树也一样,我们眼前的这几颗茶树,年龄都超过了30年,算是老茶树了,所以产量会越来越少,青、中期的茶树,产量会高一些,而且,每株茶树又不是只能采一次茶。”

    说完,又补充道:“不过,明前茶,即使产量高也高不到哪去,所以大家在购买明前茶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人云亦云,最好请教懂行的朋友,以免上当受骗。”

    就这样,张一凡替网友问,张一峰便采茶边解答,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如果说以前直播的内容,张一峰可能会提前备课,那么今天这临时起意来采茶,即使他有时间备课,又能背多少,更何况,网友千奇百怪的问题,即使想提前准备,都不一定能找得到答案。

    这只能说明,张一峰的知识储备惊人,对这些内容确实极为了解。

    “好羡慕,谷主居然懂得这么多。”

    “谷主可以跟度娘有一拼了。”

    “瞎说,上次海市蜃楼他就解释不了。”

    “将军谷那特殊环境,谁能解释的明白,那物理教授不也是说不出吗。”

    “其它方面不敢说,单纯植物方面,谷主绝对权威。”

    ......

    七棵老茶树,一共采了大概14斤多点的样子,平均下来,每棵茶树才2斤。

    这还是这些老茶树经过灵水滋养的,否则,估计2斤都困难。

    不过,张一峰却很满足,也非常期待,他迫切的想要品尝一下这提升后的翠华茶是什么味道。

    村里爷爷辈的老人几乎都会炒茶,手艺也不错,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吃不消,炒茶的次数越来越少,而父辈更多为了生活而忙碌,哪还有心思学它啊,所以手艺普遍一般。

    年轻一辈就更不用说了,像张一凡这样,对茶一无所知的大有人在,传统手工炒茶手艺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

    张一峰,比一凡也强不了多少,虽然对茶了解颇深,但对传统手工炒茶也仅限于看过,知道大体流程,具体的要求就不清楚了。

    茶,是好茶,但也需要有好的师傅炒制,所以张一峰带着新采摘的茶叶来到二爷爷家,希望他能指导自己。

    “二爷爷,你在家吗?”

    二人刚进院,一凡便大喊起来。

    二爷爷从屋内走出来,一看是张一峰和张一凡,疑惑的问道:“你们不去种天麻,跑这来干什么?”

    “我们怕您一个人孤单,特意来陪您来了。”

    对于张一凡的话,老爷子是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看着二人手中提着竹篓,走上前看了看。

    “想让我帮你们炒茶啊,可惜人老喽,已经炒不动了。”

    说着,抓起一把闻了闻,放下后,惊讶的说道:“这茶,你们在哪采的?”

    “我包的那片山上,有几棵老茶树,种茶树的时候,没舍得砍,就移植到山顶了,这茶就是从那几棵老茶树上采的。”

    老爷子看了看茶叶,又看了看张一峰,没好气的说道:“你什么时候跟一凡学会了,嘴里没一句真话,那几棵茶树,就是我和你爷爷种的,它们什么情况,我能不知道?”

    听了二爷爷的话,张一凡委屈的要命,什么叫跟我学的,什么叫嘴里没一句真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