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84章 新式战袍发布

    唐朝十六卫,只有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这四卫,是不辖府兵的。

    所以,宋真和崔梦竹将十七卫分为两大阵营,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

    第一个阵营,便是北衙禁军,千牛卫和监门卫都属于禁卫,简单理解就是只为皇帝服务的。

    千牛卫保护皇宫安全,是李治的贴身保镖,兼顾礼仪。

    监门卫则是皇宫的保安,负责检查每日进宫的官员以及货物。

    这个阵营的战袍统一底色为黄绿色,没有改变太多传统配色,因为《唐六典》中,记载千牛卫“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千牛卫其实是穿着绿色衣服,并不是影视剧中的黑红色。

    两卫的颜色稍有不同,深浅不一,还有衣服刺绣纹案也是有所差别的。

    另一个阵营,则是南衙诸卫,其中又分为城卫和边卫。

    例如左右金吾卫,便是城卫。

    城卫的服饰为大气的金红色,上面绣着玄武图案。

    边卫又分为东西南北四部边卫,主体颜色为玄(黑)色。

    其中,东边卫是玄青色,西边卫是玄白色,南边卫是玄红色,北边卫是纯正的玄色。

    每个战士阶级不同,会直接体现在战袍的款式之中。

    越是高级的武将,战袍就越华贵。

    崔梦竹参考了历代的军服设计出来的,这些战袍极少运用在实战中,而是礼仪。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实用?

    不不不,明光铠因为制造工艺已经成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制,所以暂时这么做。

    而且,并不是所有士兵都有资格穿明光铠的。

    也不是所有士兵都会在日常工作中穿重甲,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穿皮甲。

    崔梦竹设计的这些款式,正是各卫皮甲的款式。

    所以,这些战袍反而更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常驻。

    分发到各卫府的战袍,顿时吸引了大部分军士的目光。

    “这是什么衣服?看起来好好看。”

    崔梦竹结合了后现代的铠甲和古代审美设计出来的战袍,当然能让士兵们接受。

    而且,战袍分两套,一套是日常穿的常服,也就是不用上班的时候,你可以穿出去大街显摆,人家一看,哎,军爷,是不是虚荣心顿时起来了?

    日常制服类似后现代军服的窄袖窄裤腿设计,不仅异于常人服饰,而且行动十分方便,并且美观。

    另一套则是皮甲,上班的制服。

    宋真之所以要提出更新战袍,是因为唐朝军中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服饰差别。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是武卫,一个是骁骑卫站在你面前,你能分得清他们分别是属于哪个卫府吗?

    文官尚有一至九品官服的颜色区分,而武将并没有。

    每一个将军穿的明光铠,都是同一种款式,甚至!从五品武散官跟正三品武散官在战场上,穿的铠甲都是一模一样的,毫无区别。

    由于士兵们分不出来这群将军分别是谁谁谁,隶属于哪个卫府,品阶如何?所以他们只好统称为将军。

    如果你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跟从五品的宁远将军站在一起。

    然而士兵们却分不出来你是什么军衔,那你的虚荣心会不会被打击到?

    规划军中阶级,是必须要做的。

    以前做不到,可能是受限于各种阻碍,例如没人做,设计问题,或者是皇帝不愿意提高武将身份地位等等因素。

    可是高句丽刚打了胜仗,李治正在兴头上呢,他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说实话,他早就想做了,只是苦于没有人才。

    再加上,唐朝军服改革出现在他这个时代,是不是又名留青史了?

    除此之外,宋真还引进后现代的军功奖励制度,用来激励战士们奋勇战斗的决心。

    甲等战功的标准是:“一、攻城先登;二、击杀敌方将领;三、一人在战场上斩杀万众;四、创造极端的以少胜多的奇迹战斗。”

    第三条标准看起来好像是挺难做到的,不过有句诗是这么写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也可以理解成另一个意思。

    当你杀了一万人之后,你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将军。

    杀一个人是杀人犯,杀一万人就是王侯将相。

    在唐初,哪个耳熟能详的大将军手下没有一万多条敌军的人命?

    善战者,方为将也。

    很快,新式战袍分发给十七卫军士。

    其中,神武卫的战袍最为特殊,因为这是宋真完全仿照后现代华夏21式作训服制作的。

    如果你也穿越过去的话就会发现,我焯,这不是迷彩服吗?

    拉链和纽扣用系扣代替,缝制了胸前口袋,用于装备笔记本和炭笔,在战场上可以随时掏出来计算发射角度及发射力度。

    为了发挥最大的爆炸威力,宋真要求每个神武卫的必修课程中,就包含了算术。

    每人配备白色手套,钢盔上从上往下写着“神武”二字。

    其实吧,在古代仿制后现代服饰并不难,迷彩服是怎么染色的呢?

    宋真特意从民间请来了陶瓷大师,让他们将陶瓷上釉的技巧,移植到衣服上。

    衣服染色通常分为漂染和扎染。扎染是对衣服本身没有的颜色进行一个上色。

    而漂染则是让衣服原本有的颜色褪色。

    所以,染色迷彩服,用到的技术就是漂染,先让衣服整体变为浅绿色,然后再部分区域褪色即可。

    又或者是,一次性上色,这种方法试过了,宋真觉得不太好看。

    神武卫的战袍,跟其他十六卫显得格格不入。

    十六卫的制服,好歹保留着古代的审美,而神武卫,则是完全超脱了这个时代的设计。

    宋真做了这么多,是为了回报军界对他的帮助。

    如果没有李积他们的劝告,自己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成功封爵雷国公。

    早朝上,宋真语出惊人。

    “陛下,臣建议,可举行阅兵仪式。”

    “阅兵?”

    文武百官愣住,阅兵是什么鬼?这个词汇他们没有听说过。

    宋真解释道:“阅兵,即校阅之礼,征伐之礼,亦或巡狩。”

    华夏最早的阅兵是在夏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五年阅兵一次,以此来开疆辟土。

    唐朝有阅兵吗?那是有的,每当唐军出征时,唐皇都会行征伐之礼,包括出师祭祀、命将誓师、凯旋之礼等项目。

    《旧唐书》记载:“六月,凯旋。太宗亲披黄金甲,陈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

    由此看出,唐朝的阅兵更像是现代阅兵,行习武备战之礼。

    史书上有记载过唐高宗进行了“并州讲武”的盛大阅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