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6章 大学之道。

    “先生,这就是我们新办的学院。”王鹤带着宋真来到城中一处阁楼。

    阁楼分三层,每一层的面积大约有200平米。

    宋之林已经提前回去了,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族老。

    宋真简单扫过了一眼,他微笑着对王鹤问道:“不知王老,你们创办这家学院的初衷是什么?”

    “让天下人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宋真摇摇头:“天下太大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鹤沉思着,思忖宋真的话,随后抬头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你们是不是想要将学院免费开放给晋阳县百姓?”

    “是啊,有什么不妥吗?”

    “不对,你有没有考虑过,进来的人多了,你们该如何管理?”

    “还有,让某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进来了,岂不是占用了真正想学习之人位置?”

    “最大的问题是,你这里面积就那么大,岂能装下整个晋阳人?”

    王鹤觉得宋真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他的子嗣也有劝过,只是他不听。

    可是,宋真的话,他听进去了。

    就很真实。

    宋真坐在一处椅子上,双目炯炯有神道:“依我所见,知识必须付费,这样他们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要花钱?”王鹤惊了,这岂不是与宋真之前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相矛盾吗?

    如果仅仅是教化有钱人,又何谈为天为地,为人为民呢?

    宋真见到对方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歪了,于是询问道。

    “你打算将这座阁楼三层分别设置什么用途?”

    王鹤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九经教学。”

    宋真听笑了:“科举明经科,考的就是九经,你这不是应试教育吗?”

    唐朝没有四书五经的说法,明经科考试的内容共为九经,《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科目。

    王鹤疑惑:“何为应试教育?”

    “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

    “......”

    宋真站起来,引导式询问王鹤:“礼记《大学》首章首句写的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何为明德?”

    “让世人明辨是非,分辨是非善恶,拥有光明之德。”

    “何为亲民?”

    “走进民众之间,兼教养意。”

    “何为止于至善?”

    “《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些都是至善之德,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大部分人都保持在这个高尚的境界中。”

    宋真点点头,这是王鹤的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