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91章 愿做人间无事人

    那位年轻人的模样像极了她心里久久没放下的人儿。

    谁说村姑不怀春?

    十六七岁的青春是欲望炽烈的青春。

    眉毛,眼角,鼻梁,嘴巴,都很像一位故人,就跟一个模子里翻出的那种像。

    真像啊。

    当年她出事时有十七岁,还云英未嫁,虽是远近乡里的一枝花但在她们那里已经算是村里老姑娘了,要被村中长舌妇说闲话的,能拖到十七岁自然有缘由的。

    也不知沈郎考中秀才没。

    呵呵,也是啊。

    如今怕是连沈郎的孙孙都埋土了。

    大概他早忘记了吧。

    伞女凝望着远处碧空悬而不动的白云,一时看的痴了。

    那朵白云忽而变成沈郎的笑脸,似乎在跟她说悄悄话,忽而散开又变成山溪巨石边一对男女偷偷摸摸的甜蜜场景。

    爱情的甜比蜂蜜还甜。

    爱情的苦甚过黄连。

    谁说鬼物无情,谁言鬼物无泪。

    而岁月悠悠常常带来一种恍惚感。

    这年头百姓活得累,更不提山里的村落,女孩早嫁,男孩早早成家,举目遇到的大家都透出一副早早被生活压抑的成熟。

    难得山村有几家家境可以能养得起读书的娃,更难得的是读了书知晓了好多道理的男孩依旧与土里土气的山村姑娘两情相悦。

    只是世事无常啊。

    有珍惜的,留恋不舍的,遗憾于怀的,甚至怨恨的,但总归在岁月漫漫中释然的。

    伞女眼角滴落的鬼泪还未落地便化作一团团鬼烟消融在淡淡的林雾中。

    鬼泪出自伞女的本元,但伞女的本元并未随着几滴泪而减少,反而真身中的鬼骨又凝练化实了些许,半虚半实的双臂在鬼雾萦绕中不断溃散凝实。

    此间,伞女犹不知自身的道行蹭蹭地涨了一波。

    。。。

    明达公辞罢魏皇于皇宫的酒宴,步履安然,一队使团影从,回到弘文馆歇息。

    两国联姻的大事算是十拿九稳了,具体细节就是下面人该接洽的事儿了。

    婚期吉日,送婚使团如何定,两国的习俗规制等等,就该下面人头疼数日咯。

    可怜明达公堂堂公族名宿一把年纪竟不顾舟船颠簸远赴魏国京都为楚国一位皇子的婚姻大事操心。

    嗯,这位皇子的母亲是明达公的大女儿。

    接下来的时间尽可以好好浏览下魏国平京的风华了。

    弘文馆一处上房。

    “这几日推辞下宴请,把在平京的几家商号召集下,老夫同他们吃个饭。”

    明达公坐在横案上,案桌上放满了关于张牧之的谍报,俱是潜藏魏国多年的资深暗子或是与楚国交好的魏人努力的成果。

    “敬遵主公。”

    站在门口静静侍奉的亲信应声后,静悄悄地后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