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家族的顶梁柱

    司马师先抛的是温文尔雅的秀气形象,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52年,孙权病故,儿子孙亮接班。司马师趁着东吴新老交替,人心暗淡的时候,竟然举兵伐吴,这不明摆着趁人之危,不讲武德嘛!

    结果正应了兵法上那句话“狭路相逢,骄兵必败。”这次败的挺惨,不但惨,还把司马昭狠狠的坑了一把。去的时候给司马昭官封的最高,回来的时候司马昭被罚的最狠,连爵位都丢了。

    看来“自由”这东西,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想要驾驭自由,就得先摔跟头,而且摔一次肯定不够。

    很快司马师就摔了第二个跟头,这次他抛掉的是忠君爱国的仁义形象。因为他把皇上给解雇了。倒不是因为曹芳夺了司马昭的爵位,而是因为曹芳看不惯他的跋扈,想搞政变,夺他的兵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

    朝里边有没有人反对不知道,因为没人敢说,但地方上却有人反对,这次反对他的人又出在淮南,这导致了第二次淮南叛乱。

    这次叛乱的是毋丘俭和文钦,两个人手里都有兵。于是司马师亲率十万大军去平叛。这次没带司马昭,害怕又坑了这个弟弟。

    按说司马师收拾这两人那就是大象踩蚂蚁,也就一脚的事。可偏巧司马师眼睛上长了个瘤子,痛的不行,于是单方面宣布比赛暂停,就在营地里动了手术。

    表面上看双方都挺和谐,可这边刚做完手术,不讲武德的文钦就趁着夜黑风高来偷营。

    司马师这边突然受惊,由于用力过猛,把眼珠子给蹦出来了。为了不影响士气,司马师用被子把头一捂,装睡着了,这伪装的难度估计他老爸司马懿都望尘莫及。

    最后仗是打赢了,可司马师这心灵的窗户却没了,估计也回不到洛阳,于是急招司马昭来许昌,一番交待之后,人就没了。

    要说司马师和司马昭,那绝对是一对患难与共的铁兄弟,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从小两人就被吊起来一起挨揍,司马师没少护这个弟弟。另一个原因是司马师的儿子就是司马昭的儿子,权力传给儿子和传给弟弟区别不大。

    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过继了一个给他,其实后来司马昭很想把权力传给他,但群臣都反对,才传给了司马炎。

    两次叛乱,司马家就走了两个顶梁柱,司马昭的心那是要多痛有多痛,要多孤单有多孤单。但他必须坚强,还必须谨慎,因为司马家已经赔不起了,这该死的淮南。

    俗话说的好,人越怕什么就偏来什么!司马昭就怕淮南出乱子,可偏偏就淮南爱出乱子。

    没过多久,淮南又有人造反了,这次叛乱的是诸葛诞,来头不大,能耐也不大。要说唯一能让人刮目的来头,那就是和诸葛亮是本家。

    这次平叛的重任就落在了司马昭的身上,虽然威胁不大,但司马昭还是相当谨慎。他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个决定,兵马升级到26万,比前两次加起来还要多,他觉得这样才安全。第二个决定,他把曹髦和郭太后一起拉上,有皇上御驾亲征,他就变成了二把手,这是给安全再上个保险。

    果然,这次很安全,叛乱平息,一切顺利,事后司马昭被封为晋公,这也是后来三国归晋的由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皇上不高兴,皇上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从小就聪明好学,文武兼修,是个很有梦想的人,关键是他的偶像是少康。

    少康是夏朝的中兴之主,没出生的时候国家就没了,后来长大后不但夺回了国家,而且把夏朝推向了鼎盛,给后人留下了“少康复国”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