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9章 朝廷的格局变了

    李世民他们参观了瓷砖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还专门让朱老和周老讲解每个步骤。

    最令李二他们震撼的依旧是冲压机那一下。

    仅仅是那一下就压出了一贯钱的胚子,而且那些瓷碗也是如此。

    如今白瓷稍微降价了一些,大概是原来的八成价格,即便如此,利润依旧是大得吓人。

    这瓷砖因为只有一面比较光鲜亮丽,另一面和陶器差不多,所以才没卖得那么贵。

    但李二和长孙无忌觉得瓷砖还是定价得便宜了,应该两贯起步,有精美花纹的要四贯往上。

    富人的钱不薅白不薅。

    玉太白语无了,李二他们这是掉钱眼里去了。

    但想了想,因为上釉这个步骤目前还无法自动化,因此要做出一块瓷砖还是得费很多功夫,所以就勉强答应了。

    走访了玉家庄后,李二等人收获不小,今年年初撒下去的钱要回本,倒也没那么难了。

    长安城南处,玉太白新盖的房子正在封顶,都是砖混结构,最高的也才两层半。

    因为玉太白用的都是建筑工程队的熟练工,因此起房子起得很快。

    周边的百姓也能看到那些房子的轮廓。

    只不过看上去挺丑的,外边裸露的砖不好看。

    百姓们这些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李二他们也参观了一下玉太白新建的府邸。

    还别说,玉太白规划得有模有样的,结合的四合院的布局风格,再用别墅的建造方法,这座宅院有好几栋房子和单独的小屋子。

    花园,水池,草坪,鹅卵石等应有尽有。

    李二等人无法想象,这座宅院建好后,铺设水泥路,特定地方还铺上瓷砖,房子内外都用之前看到的工艺粉饰一遍,真无法想象到时候会有多好看。

    李世民也心动了,他都想重建皇宫了,但因为耗资过大,而且即便要重建,也得等玉太白的宅院建好后再看看成效。

    因此这些天,李世民每天都会关注玉太白在城南的宅子建设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才开始装修。

    而玉太白则在工部查阅一些资料,包括桥路、水库和堤坝等建设情况。

    因为今年工部接到不少修桥,建水库和修堤坝的任务。

    前些天早朝的时候世家那边的人奋力地谏言,陈述了长江黄河附近存在的隐患,痛斥工部不作为。

    基本每年汛期都会有良田被淹的情况,而且有洪涝往往都有干旱,工部在水库和堤坝建设方面太拉夸,被世家的人纷纷指责。

    之前段纶当场就发飙了。

    “臣冤枉啊,陛下,工部都没钱,拿什么去修水库和堤坝,六部之中工部最穷,申请到的款项寥寥无几。

    陛下,不是臣不想作为,而是钱不够用啊!”

    段纶差点哭了,装得有模有样的。

    其他部刁难工部不是一日两日了,尤其是户部。

    不过李世民还是发话了,说工部放手去做,钱一定会到位,户部不准卡脖子。

    今年桥梁和堤坝一定要修,而且往后年年都要修,大唐要有预防天灾的能力,水库利用起来,洪涝和干旱就不足为惧。

    李二还说工部有什么困难都提出来,若其他部有刁难的,段纶可以直接跟他汇报情况。

    户部和礼部的官员感觉到不太寻常,世家的人都感觉到了不寻常,没想到李二竟然这么支持工部,难道是因为玉太白在工部的原因?

    但想了想,朝廷给工部加了这么多工程项目,肯定会拨款不少,到了地方世家还是有办法弄些油水的。

    如今大唐新闻部非常有钱,全国各州县的报社基本都开张了,每天大概都有十万贯的进账,户部光是向新闻部要的税钱,每天预估都有一万多贯,一个月就是几十万贯。

    光是这笔税收项,就抵得上去年的所有税收项了。

    如今最有钱的部门当属新闻部。

    户部对新闻部馋的很,基本找到机会就谏言提议把新闻部的收益直接划到户部,但依旧过不了李二那关。

    唐朝的商品税不高,主要还是收税的项目太多,因此商品税并不高。

    而且李世民上台后,砍了不少税收项,导致大唐的财政更加困难。

    因为寻常百姓居多,收的粮税倒是不少,收的税还是粮食,而不是税钱。

    所以要兴财政,最好还是靠商业税收。

    但商业过于发达,又不利于朝廷管理,所以古代君王为了自己权利稳固,基本都会打压商人。

    李二也很清楚商贾不能过得太舒服,有钱可以,但不能太有钱,更不能掌握一些动摇江山社稷的买卖。

    如今世家就是这种情况,世家也精明,主打粮食、纸张还有铁器等交易,这些东西自然是存货越多越好,朝廷也鼓励,世家经营这些发财后再扩展经营其他项目。

    但明面上都不是世家大姓的人去做,最多是让手下的人去管理经营。

    因为商人低贱,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

    世家是士族出身,通过入朝为官得到的权利,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家族,让更多族人子弟入朝为官,让他们的家仆去插手经营商业。

    官官相护,通过数代人的积累,才逐渐形成世家比皇家尊贵的情况。